【世界看中国】中国经济复苏,不能只靠公共投资(图)



  [世界说什么]

中国能带领亚洲、甚至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吗?恐怕很难。

6月5日出刊的《时代》(TIME)杂志,邀请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撰文指出,目前全球经济陷入谷底,许多人寄望亚洲新兴经济体能凭著较佳的经济成长率,带领世界走出僵局。其中,中国对此表现积极,中共政府不 断放出各项消息,试图证明他们将是带领世界航出困境的那艘前导船。

“可惜缺了帆。”(No Sail)这篇文章的标题画龙点睛指出罗奇的论点,他分析亚洲国家目前依然缺乏以西方为首的35亿消费者的支持力道;且亚洲开发中国家的私部门消费额,占 亚洲GDP的比例也在去年底创下新低:47%(2001年为 55%)。换言之,全球消费力道依然低迷。

然而,亚洲国家的出口贸易占该区域GDP比例也从1997-98金融风暴时期的36%,攀升至2007年的47%历史新高。换言之,亚洲国家仍然是出口经济导向的“出口机器”,亚洲生产的货品,最后均需仰赖已开发国家消费才能赚进钞票。

尽管中共最近发表的经济数据以及社会氛围看似不错,但究其实,不难发现经济的支撑主力还是在于中共政府投入大笔资金用在公共建设、基础建设,借此创造内需与GDP数字,希望度过难关,等待全球市场需求回复热络的时刻到来。

不过,当前的实况是西方社会消费力道依然薄弱,美国去年第三、第四季消费总额衰退幅度 4%,因此当亚洲商品无法获得西方消化,亚洲经济恐将难以获得成长推进力。

[宋浩小评]

罗奇的分析中,不难发现中国目前看似成长的经济产值,主要来自中共政府的“花钱做多”。

诚然,这种作法与西方所谓“凯因斯”学派理论相近,但必须留意的是,过去三十年来中国赖以成长的经济结构,其实正如罗奇所言的是个“出口机器”。

因此,倘若全球经济及市场需求无法尽速回复,而中共政府也无法尽快让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那么不仅全球经济无法指望中国带领回春,就连中国经济恐将也只能靠著公共投资撑住短暂一刻。

本文留言

作者宋浩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