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收购力拓未果引发关注与反思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澳大利亚力拓矿业集团的整个过程以及最终没能获得成功这一结果,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反思。

政治与商业因素均有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乐意付出240亿澳元的巨资收购澳大利亚力拓矿业集团,但是未果。国际间的分析人士认为,这其中既含有政治因素,也有商业因素。

澳大利亚一家研究机构(Fat Prophets)矿石资源部门的主管盖文.文特(Gavin Wendt)表示,中铝准备投资的规模,让很多的澳大利亚人感到不安。

国际金融业评论人士菲利普.包润(Philip Bowring)星期一从香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澳大利亚官方和民间对中方投资计划之所以感到不安,是投资背后,或者说是投资过后,会发生什么。他说,除了金融控股以外,更让人担心的,是收购以后,在澳大利亚公司、具体说矿产的开发、运作、和决策方面,中方将拥有的决定性影响力。

他进一步说:"要知道,澳大利亚方面很清楚,中方想要收购力拓铁矿集团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投资,而是希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国际铁矿石的价格;而这一点,和澳大利亚方面即有着直接的冲突;澳大利亚一方作为铁矿石的生产国,当然希望价格越高越好,而中方,作为购买方,自然希望价格降得越低越好。"

大规模收购重要产业仍极为敏感

德国马歇尔基金研究所(German Marshall Fund)的亚洲问题专家安德鲁.斯摩尔(Andrew Small)星期一从布鲁塞尔对记者阐述了他的看法。

他说:"这起收购案让中方了解到,即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势下,也就是说很多地方、很多公司财政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大规模地进行海外收购、尤其是对那些重要产业的收购,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斯摩尔分析说,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要推出的、包括能源企业在内的国家战略工程,在国际商界和民间看来,都过于政治化。

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中国铝业有限公司的总裁容升为国务委员,以及中铝公司能够获得4家银行的超低利率贷款,都说明,尽管这些公司在收购海外资产的过程中一再强调独立商业运作的成分,但是这些公司和政府的联带关系还是很容易被外界看出。

马歇尔基金研究所的斯摩尔说,一段时期内,中方那些看似咄咄逼人的海外投资和收购项目,势必还会引起争议。相比之下,那些规模稍微小一些的、让海外企业感到确实是绝好的商业机会的投资和收购,成功的机率会大得多。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