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妄自大的国必失足倒下,无人扶起

官方亦喜亦忧地注视着网上热议邓玉娇案,说喜事是因为“天赐良机”,可将它最为担忧的有关“敏感日”的话题一并带过。官方调控着网议邓案的步调,又在“敏感日”的前夕投下“重磅炸弹”——官方似似而非的邓案司法结论,借此引发又一波热议,“敏感日”自然就悄无声息地从浪峰下轻轻滑过。官方很清楚,两者相较孰重孰轻。

但显然,党和政府心里还是没底,缺乏信心。眼看“敏感日”步步逼近,恐惧得要命。从它采取的再次刷新纪录的警戒措施便可见一斑,警戒级别绝不下于奥运时:中宣部告诫传媒不能出现6与4配对数字,免得“引起误解”;北京各高校党团组织下达指令:六四当日不得穿白衣;全国各地每个给政府留下不快的“深刻印象” 人身边,都按插上几个便衣,24小时陪伴,不只监督,而是控制。只许在家,或临时住进政府安排的“新家”,不许出门;碰到敏感日当天非要出门祭奠爱子的天安门母亲,因名声在外,影响广,动粗恐有意外,只有在每个老太太身后跟上七、八条彪形大汉,只准家、墓地两点一线,期间不得与任何人接触言谈;网络的封锁力度前所未有,以“系统技术维护”名义,数百个时事论坛网站在六月上旬关闭,电邮也同时殃及;天安门广场更是围得如铁桶一般。士兵、警察比游客多上几倍,盘问、搜查、安检,穿白衣的尤其是重点,混在人群中的便衣更是不计其数。北京艳阳高照的气候,恰好给便衣的工作提供了方便——人手一把阳伞。全世界都从 CNN的屏幕上看到奇怪的一幕:几个墨镜男子在CNN驻京记者与摄像机间跳着“滑稽的舞步”,不停地用手中超大伞面掩盖朝向天安门广场的镜头(奥运期间广场的一幕重现:雨伞不为人知的妙用)。记者指着黏着不走的“不速之客”,向观众介绍:“这就是公安便衣”,但这些男子似乎置若罔闻,嬉皮笑脸地依旧跳着奇怪的舞步,零距离陪伴摄像机,轮番用大伞的内外面阻掩镜头,一人被甩下,另一人“克尽职守”急忙顶上。不明其意的看客还以为这几人在找乐子,也想秀一秀《雨中曲》中的金·凯瑞。想必政府认为播放后,会给自个的形象“增光添色”。

六四当天为何这般如临大敌又自曝其丑,如德国《每日镜报》所述:这只能表明,天安门这个话题隐藏着共产党最肮脏的秘密。

敏感日缘自20年前发生的起初叫“暴乱”、后改口“动乱”、再后又变成“风波”、“事件”的那场学生运动。不管如何变换称谓,官方与民间像是达成默契:此乃头号禁忌话题。但20年过去,作为历史事件也该有个结论。海外有各种纪念活动;中国大陆唯一有较大自由度的香港照例在六四当晚举办烛光悼念晚会。出席人数15万,创历史新高;网上热议——回顾、剖析、辩论是非对错的文章比比皆是,网民上帖踊跃,所持立场从20年前一边倒,分化为持明显对立态度的两派。

归纳发表的各种观点,大致可分四类:占意见主体的是要政府公布真相、事件中具体死伤人数、承认错误、道歉并赔偿受害者家属;第二种意见是坚称政府当年没开枪、没有死人,极少部分人持这种观点。只要看看20年来积累、曝光的大量人证、物证,似乎这种论点不值一驳;第三类观点称因学生不恰当的策略、不明智的行为,迫使当局用镇压手段平息事态。如政府也认同这一点,就请向人民解释,以政府掌控全国上下发声管道的数量和质量,不会有人说没听见。这是个急需要解答的疑团:什么样不恰当、不明智的行为,可让政府有正当理由,动用堪比“诺曼底登陆”(二战转折性战役)人数更为庞大的军队来对付天安门广场手无寸铁的学生及市民;最后一类看似想维护政府形象,竭力辨称当时“采取行动”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促进之后2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如观点成立,那不免让人生疑,如此大好事值得大书特书,由官方举办六四事件20周年纪念日,如何?为什么我们看到除新近出版的英文《环球时报》外,官媒对六四事件一概保持沉默。擅长操办如奥运、世博之类最大型国际盛会的党和政府,何不使这天成为全民的庆典日?反倒贻笑大方,让人们观赏不太光彩的一幕。持这种观点的人想来只是鹦鹉学舌地重复政府发言人“这场政治风波早已有明确的结论”,即镇压是必要的,它为现今中国的繁荣铺平了道路的言论。对此,德国议员施泰因巴赫一语道破:“中国政府的这种自我辩解显然是不合逻辑的,中国经济之所以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结束了闭关锁国的政策。”稍有头脑的人都明白,当局那时的政策变化,是因小平同志下令大开杀戒后,国际社会纷纷制裁,党和政府面临灭顶之灾。意在摆脱困境,不得已而为之的对策。如果真有什么进步要通过杀无辜的人才能获得,那么即是与此事无关的获益者至少该有些羞愧感才是,这是人类而不是兽类的道德底线,更不应由于得益就为杀人犯唱颂歌。

更多的国人对此话题选择沉默,明哲保身。以CNN在北京采访几个20多岁的年轻人得到的回答最具代表性:一个从事网络设计26岁的男青年说:“现在还有谁关心这个话题,大家只关心找份好工作、挣更多的钱”;另两个20多岁的白领小姐操着流利的美语小心翼翼地说:“我们知道那时发生过一些事,但我们也清楚,现在要谈这个话题会很危险。我们还是多操心自己的生活为好。”

许多中国人追求物欲已达极至,党和政府起的作用“功不可没”,20年来身为表率,官员们率先不加偏颇地满足自身的物欲和肉欲,两样都拿得起来却放不下去,大力倡导并推波助澜,精心营造的社会时尚,使得人们肚腩凸出、皮肉松弛、神经脆弱。

记得读过一则轶事——古希腊人与被他们称之为蛮族人的国王的对话,典型苏格拉底式风格,用当代人熟悉的话复述,大意是:国王在向那位希腊智者显示过他的宝藏以后,踌躇满志地问道:“我们听说你富有智慧又见多识广,请告诉我谁是你所见过的最幸福的人?”希腊人回答机巧,转述成直白的话就是:“国王啊,我们希腊人和你们所说的幸福不是同样的。你们把占有很多东西、享受很多快乐视为幸福的命运,而对我们来说,幸福意味着高贵地生活,高贵地行动,高贵地死去。”

这则轶事带出另一个有关墓志铭的传说,墓志铭至今被人以各种方式流传。据说是希腊人献给另一位蛮族人的国王的:“让我们吃喝吧,因为明天我们就将死去”。

注:标题摘自《圣经》(耶利米书50:32)(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尤利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