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专栏】我们是孩子,活在搞笑中——撒谎非恶(1)
《审视国寨大幼儿》系列
心难合作--逢人但说三分话--之际,中共国寨人质便普遍玩耍谎言:言行不一或表里不一却不以为是邪恶。1999年9月《珠江晚报》以《滴血的微笑:谎言诠释母爱》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在人生的重要关头,19岁的宫春晓像所有的考生一样紧张地忙碌着。那些日子里,妈妈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微笑。填完了志愿回到家里,一个被被妈妈隐瞒12天的消息令她悲痛欲绝:就在自己启程赴考的那天上午,爸爸已经永远地离去了......
由家庭而社会"口不应心"地在一起的传统,养成自欺欺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中共统治下人质们对撒谎有一种奇特的态度:撒谎不对,但可以撒谎。说撒谎不对时,正面肯定待人以诚、取信以人的儒家传统;说撒谎可以时,依据"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之类生活经验,并从操作层面上将谎言区别为"善意谎言"和"恶意谎言",恶意谎言红灯叫停,善意谎言绿灯放行。上面宫母那种动机善良的谎言,几乎人人撒过,名人、伟人都不例外。国寨人质把欺瞒当作了对人的一种关心、保护,预先假定欺瞒对象难以承受知晓真相的打击。
愚人节"在国寨天天过,国人由此缺了真诚素养。
生活让中国人看到了撒谎的娱乐性。
中国古时候有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西周幽王废掉妻子申后,立媚惑了他的美女褒姒为后。但褒后或性情严肃,或不喜欢深居王宫,总之就是不笑。幽王想尽千方百计,就是要把这个紧锁眉头的女人搞笑,搞呀搞,终于点燃孙悟空都不敢乱来的通报蛮族入侵的烽火。于是两千七百多年前一个夜晚,西周王国的烽火台一个个连着连着地燃起烽火,火龙在黑暗中奔腾向远方,宣布:蛮子侵犯京城了,快来救援呀!遵守王国规矩的附近诸侯,从睡梦中惊醒,把搂着的妻子、二奶丢一边,披甲戴盔地集合军队直奔京城。黎明时分,勤王的诸侯和将士们大汗淋漓地赶到京城,却听到一句话:谢谢各位小芳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幽王不忘怀,没有外寇只有我和褒后......诸侯们半天才回过神来,抖擞着要为国捐躯在所不惜的精神一下鼓破气漏似地没了,惟有偃旗息鼓地狼狈而去。这情形被褒姒看见,果然一笑。
这个故事的结局跟古希腊《伊索寓言》里的《狼来了》故事类似。不久犬戎部落果真侵犯京城的时候,烽火再度点燃。中国古人比古希腊人聪明,被人当傻瓜逗的当不肯上第二次。幽王就惨了,命没了。美丽的褒姒落入蛮族怀抱,再也没有她的故事了。国寨人质承袭了一种历史悠久的童乐情结和智慧。
《狼来了》在西方一直流传,并传到国寨做过小学教材,一直就讲一个道理:不要撒谎,撒谎会上瘾;撒谎的恶果是:说真话也没人信,最后害了自己。《烽火戏诸侯》的确也包含了洞见撒谎恶果的智慧,甚至还可以引出"大人不可以活得像孩子"的教诲。但历史上这个故事被一代代传诵,到现在却不是这两个道理了。我起初听讲《烽火戏诸侯》,只知道这故事在骂女人红颜祸水。西方和中国两个类似的故事传导两种不同的道理,《狼来了》骂撒谎,《烽火戏诸侯》骂女人。前一种传统最后走向信基督教和钻研科学,后一种传统走向先儒家后共匪的童乐情结(大人逗小孩,小孩逗大人),让人活在搞笑中(逗乐子搞笑,搞笑逗乐子)消解严肃。
作儿童秀成为国寨人质的生活方式。几乎所有成年人一到公共场所就演戏,或作贱别人或作贱自己。今天作贱人,明天被作贱。一切都只不过是捣腾旧日子。装模作样心累,却还要难得糊涂,舍弃理性、灵性和神性,庸俗的笑闹似乎就成了人生,不正经和莫认真,成了活得开心的选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