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晚清重臣的罕見照片(组图)  

 2009-05-25 02:1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英国摄影师汤姆森
 

沈桂芬、董恂、毛昶熙(自左至右)

1993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胡志川编著的《中国百年摄影图录,1844-1979》。这本12开本266页的铜版纸精装书,定价280元,相当于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颇为昂贵。

但我惊讶书中收录清末的历史照片,约有小半数前所未见,尤其是第25页,刊布的晚清重臣沈桂芬、董恂、毛昶熙的合影相当珍贵,所以当即买下。这本书给我的研究带来很多乐趣。可是,这张照片是谁拍的呢?

依循宝鋆诗歌开始的查询


去年,我阅读宝鋆的《文靖公遗集》时,一首标题冗长的诗歌,引起我的注意。这首诗叫做《泰西照相人曰未士丹忱照恭邸及董司农恂、毛司空昶熙、沈司马桂芬后,复照余暨文协揆祥、成廷尉林,三人戏作短歌以纪其事》:

未士丹忱沧海客,鹘眼虬髯方广额。

以镜镜人须眉活,月影分明三李白。

忽来粉署观仪型,河间贤邸罗晶屏。

董毛沈君入刻画,风采依依垂丹青。

摹写吾曹复何谓,想以寅清同气味。

虚庭秋色湛清华,菊蕊桐阴纷荟蔚。

中坐首推文璐公,公才公望神端凝。

一羽云起汉诸葛,万国眉攒唐少陵。

廷尉成侯意豪放,天骨开张郁相望。

邹枚今孰出其右,褒鄂昔应同此状。

余也驽钝嗤凡材,万修王梁同云台。

身非倚相偏居左,邱索典坟何有哉。

走笔放歌成一笑,夕阳紫翠天光耀。

行当携手梅花村,大署堂额曰玉照。

诗歌记录了一个叫做未士丹忱的英国摄影师,在菊蕊桐阴的秋日下午,为恭亲王奕訢和沈桂芬、董恂、毛昶熙、宝鋆、文祥、成林等要人摄影的过程。诗中这些高官们兴味盎然,面对镜头,摆起姿势,一直忙活到残阳西斜,这使我意识到,沈、董、毛的合影即摄于此日,当天至少还有宝鋆、文祥、成林的合影以及恭王的照片。

成林图
 

毛昶熙图
 

奕訢图
 

宝鋆图
 

文祥图
 

沈桂芬图

他们是谁?

今人大多听说过恭亲王奕訢,对文祥、宝鋆等人就很生疏了。其实这次摄影所涉及的人物,均是同治朝和光绪朝前半段清政府最重要的官员。

恭亲王、文祥、宝鋆从1861年起,就担任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大臣,文祥1876年去世,恭亲王、宝鋆一直任职到 1884年。

董恂则从1861年至1880年,担任总理衙门大臣,并长期执掌户部。

沈桂芬、毛昶熙、成林1869年任总理衙门大臣,沈桂芬同时还是军机大臣、兵部尚书。

他们后半生的职业生涯,与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所谓的“同光中兴”相重叠,与洋务运动相伴随。皇太后、皇帝之下,他们就是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最主要的执政团队,也是外交事务负责人。

《清史稿》写道:【咸、同之间,内忧外患,岌岌不可终日。……文祥、宝鋆襄赞恭亲王,和辑邦交,削平寇乱。文祥尤力任艰巨,公而忘私,为中外所倚赖,而朝议未一,犹不能尽其规略;晚年密陈大计,于数十年驭外得失,洞如观火,一代兴亡之龟鉴也。宝鋆明达同之,贞毅不及,远无以镇纷嚣而持国是。如文祥者,洵社稷臣哉!”又说:“光绪初元,复逢训政,励精图治,宰辅多贤,颇有振兴之象。首辅文祥既逝,沈桂芬等承共遗风,以忠恳结主知,遇事能持之以正,虽无老成,尚有典型。】

从上述评论中读者可以了解,这些官员在晚清政坛的重要位置。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其回忆录《花甲依旧》中,形容文祥有着瘦削弯曲的身材与硕大的脑袋,是实际上的总理。

文祥曾经告诉他:“你看到过小驴拉大车,累得喘不过气来。嗯,那就是我的写照。”

丁韪良又说:恭亲王肤色黝黑,因为近视而眯缝着眼。恭王不漂亮,然而行为举止和蔼优雅,讲话迅速有力,给人以有自主力量的印象,实际上他并没有。

丁韪良还说:成林向他解释,聪明的御史或有势力的总督,常向皇帝进谗言破坏总理衙门的筹划。恭亲王应对的办法是 ─ 请皇帝给反对者在衙门中安排位置。反对者入了衙门就会发现,亲王的政策,才是应对外国的惟一可行办法。

毛昶熙和沈桂芬,正是这样进入衙门的。二人都成了恭亲王的忠实同僚。

区别于这些正面描写,也有外国人直接抨击总署大臣 ——『他们全部是老头子,而模样和举动则完全像老太婆!』,『总理衙门,应该叫做总不理衙门!』。

这些文字记录生动而有趣,但看不到他们的形象,不能不使读者感到遗憾。

新的发现

我在互联网的搜索过程中发现,伦敦wellcome图书馆网站中,保存着英国著名摄影师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1837-1921),早年在中国拍摄的数百张历史照片,进而顺利找到了那次拍摄活动,全部参加者的照片。

包括恭亲王的2张照片;文祥、宝鋆、董恂、沈桂芬、毛昶熙、成林各1张照片;文祥、宝鋆、成林的合影;董恂、沈桂芬、毛昶熙的合影。

依靠神奇的互联网,一百几十年前中国政坛的最重量级政治人物的容颜形象,在网页中一一清晰地呈现出来,真令我激动不已。

未士丹忱就是约翰·汤姆森!我不知道这名字当年是怎么翻译的。

朋友告诉我:国家图书馆去年9月,与英国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大型图片展览——『1860—1930:英国藏中国老照片』中,也展出过部分汤姆森照片。但可能没有将照片和拍摄背景联系起来。

汤姆森这次为中国官员摄影,是丁韪良牵线安排的。拍摄地点,在东堂子胡同的总理衙门院内花园。

汤姆森事后回忆:

他在翻译的陪同下,“走进一道低矮狭窄的门,进入了那沉闷的高墙内。循着路我们走过了几个庭院,庭院里分布着假山、花园和池塘。在走过了一条幽暗失修的长廊后,我们站在一棵参天古树下,面前是一间典型中国风格的谒见堂”。

曾有记录,总理衙门并非设在闳大华美的建筑内,而是设在卑陋坍败的破屋中。仔细观察照片,房屋的柱子和地面都很破旧,想来斯言不差,老照片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证明。

当年驻京外国人恶毒地形容:

中国官员在这里管理国家大事,看着自己的胡子一天天长起来。

一长列全权公使,坐在又硬又脏的座位上,被主人强劝吃他们不愿吃的糕点。

为了谈话不着边际而焦急,普遍地耗损了精力...。

从拍照使用的明式圈椅来看,虽然没有沙发那么柔和,倒也是受到推崇的古典式样,老外的评论显得过于刻薄...。

汤姆森其人

约翰·汤姆森出生于爱丁堡,是一位开创性的摄影师、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他1862年前往东南亚和远东,用照相机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1867年他重返远东,将工作室从新加坡搬到了香港,并在五年中行遍中国。

他1871年从广东北上福建,并沿闽江旅行,4月和传教士马雅各一起前往访问台湾,拍摄了包括台湾府和许多原始村落的最早的照片。随后又去上海、天津、北京,1872年离华回英国。给这些大臣照相,应是1871-1872年间的事情。

汤姆森摄影取材范围非常广大,从王公贵族到街头乞丐、从皇宫寺院到田间村舍,他的镜头留下了欧洲人从未见过的中国文化与人民。

他在中国的照片集结为四卷本的《中国和她的人民》,共计218幅照片,于1873到1874年陆续出版。目前,这部摄影集的售价约为21000英镑。

汤姆森开创了利用摄影制版印刷方式,向西方大规模介绍报道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先例。过去我们看到的清末照片,不少都是他的作品。

汤姆森后来致力于拍摄上流社会人物的肖像,他在伦敦开设了一家规模庞大的照相馆。

来源:南方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