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失楼台--怀秦观〈踏莎行〉之贬谪情(图)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阕词是秦观被贬郴州时所作,修辞痕迹很重,首韵"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按照一般语法来理解是行不通的,雾如何失了楼台?

月如何迷了津渡?其实这两句就是雾气太浓看不清楼台、月色太迷蒙看不清津渡。但用了"失"及"迷"字,力道很重,词人所要经营的就是一种迷离恍惚的情境,"楼台"和"津渡"都被虚质的雾气和月色模糊掉、看不清找不着了,这是一种很用力的修辞方式,可见刻意斧凿的痕迹。

下句"桃源望断无寻处",以典故重覆描述这种迷失的心情,桃花源是现实中寻求不到的理想世界,"望断"就是望尽,但用了强烈的"断"字,极力强调找不到桃源。

前三句构成第一重遗憾。接着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为第二重遗憾,词中人独自处在客馆中,"孤"、"闭"、"寒"字都是内心情绪的外射," 闭春寒"非阻绝了春寒,而是把春寒和人一同关在屋内,更突显了人物的凄凉苦况。再加上"杜鹃声里斜阳暮"的昏黄暮色,情怀更为寥落。

这句"斜阳"和"暮"字的意义重叠,是常被批评家指责的地方,其实"斜阳"是斜日,而"暮"是太阳沈下去的那一点,是一段时间的变化,并无重覆之疑虑。

下片首韵"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都是与音书有关的典故,朋友不断的寄信来安慰我,正面看来,是善意的安慰;但从反面来想,则是不断的提醒我被贬谪郴州,加强了我失志的痛苦,因此构成本词的第三重遗憾。所以下面紧接"砌成此恨无重数",用"砌"字,很生动的把抽象的"恨"具象化了,前述的遗憾一层一层的堆叠上去、没有止尽。

可知本词之所以会采取这么用力的修辞手段,其实是为了配合激切无奈的贬谪情怀。

最后一韵"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意义非常丰富,有下列几个可能:

其一、重覆两次"郴"字,强调被贬郴州的落魄心情。

其二、潇湘的传说自古就带着一种神祕的感觉,暗指词人不知未来的变化究竟会如何。

其三、以问句"为谁流下潇湘去?"结尾,艺术上有一种延续的流动感,意义上则是陷入了迷惑的疑问,细腻的刻画出词中人被贬的复杂心情。


本文留言

作者陈慷玲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