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黄菊前秘书被判刑 8名情妇只抓了这个(组图)

 2009-04-22 11:1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在"上海帮"的女人中,特别显眼的是康燕----这位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SEMG)副总裁,已经被"双规"。


图:传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裁康燕近日被中纪委"双规"。

现年45岁的康燕是军中护士出身,曾任《人民日报》记者、《国际金融报》社长等,与大秘书王维工关系密切。

今年45岁的康燕,《公共情妇》说曾被某些人评价为"蛮漂亮的""颇有姿色",也有人看其照片后说"并没有多少风韵"。但是大家公认她"能干泼辣"。不过,"一个能干的女人身后站着一个有权势的男人",她身后这个"有权势的男人",就是黄菊的大秘书王维工。

多维社早在2007年年初就独家报导过王维工被调查。在黄菊去世之后,王维工被"双规"。上海官场人士透露:王维工看上去老实本分,然而"人不可貌相",他在上海就有"8+1":8个情人和一个老婆。情人当然主要是看中他是"黄菊的大秘书"这一身份。


"8+1"人中只有康燕被拘押,因为大家公认她"太能干",钱上的事她卷入最多。据消息人士透露,凭借与王维工的关系,她至少"拿到了几套房子"。

另有消息指,王维工虽已被扣查,但其妻子和儿子却在他被"双规"期间,在上海有关人士关照下顺利移民澳洲,此事在上海官场引起议论。

康燕发迹是在世纪之交前后。当时她担任人民日报旗下《国际金融报》社长。该报规定人人都要拉广告,而她自己的绝招是可以安排广告客户见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这当然主要就是因为她与王维工的特殊关系了,见一次黄菊,广告费200万。2001年,她出版了一本30万字的《解读上海》,在书中大捧黄菊和时任上海市长陈良宇,这下她更是名声大噪。

知情人透露,康燕的丈夫是从军队转业到上海《新民晚报》做编辑、记者,他们有一个女儿。丈夫听说康燕和王维工的事情之后,自己也去找外遇,被康燕发现后,二人离婚。


《解读上海》吹捧黄菊、陈良宇

《公共情妇》据了解康燕的上海人士说,康燕个性要强、认真负责,工作能力很强,善于经营人脉关系,与上海诸多政商要人关系甚佳,像社保案关键人物张荣坤、太平洋保险集团前董事长王国良等,对康燕颇为赏识。而上海及周边地区的银行主管,都是康燕人脉关系网的重要部分。

康燕被查出在王维工与富商之间"牵线搭桥",从中牟利,她被"双规"是"涉嫌经济问题":通过她与王维工的亲密关系,协助富商批地贷款。

了解康燕的上海人士称,康燕本人对与王维工的交往故作"透明",甚至引为资本,她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坦言:"说王维工同志是我的良师益友恐不为过,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北京,无论是对我的新闻采访还是对我个人专著写作,他都倾力协助有求必应。"

经《公共情妇》作者查证,康燕的情况如下:

康燕,辽宁锦州人,1963年出生,祖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8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先后在沈阳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解放军报社等从事新闻宣传,军旅生涯15年。

1995年,她转业到了人民日报社,先后担任华东分社主笔、主编及该报旗下的国际金融报社社长等职,在党报工作11年。

国内媒体这么介绍她:近20年新闻宣传工作中,她(康燕)以擅长理性思考、文风犀利、文笔优美而活跃于新闻界。她长期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中国反贫困战略及华东大中型城市的改革探索,特别是对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中国金融业改革实践,进行过大量深入细致的采访报道。2001 年,出版30万字政论专著《解读上海》,该书以独到的视角、严谨的笔触,立体评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的改革开放实践,全面解析了这座东方大都市何以"惊世一跃"的奥秘所在。出版后,该书连续八周名列"上海书城排行榜"之首,并荣获当年上海市"读者最喜爱的书"。随后,该书影响波及海内外,其繁体中文版及英文版发行至23个国家和地区,当年世界GDP排名前20位的国家图书馆及世界500强企业均藏有该书。

康燕还出版散文诗选《被凿穿的意志》及其配乐朗诵CD。

无往不胜的秘诀

《解读上海》连续八周名列"上海书城排行榜"之首,销量可能不假,但是这本对黄菊、陈良宇充满了阿谀之词的书,之所以销量冲天,是因为它出版后一段时间内,受到"超强度"吹捧,一些机关、单位受命摊派购买。

《公共情妇》揭露康燕与王维工的"亲密接触"正是始于2000年康燕写作《解读上海》一书过程之中。时任《人民日报》记者的康燕,与时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黄菊秘书王维工,边写书边接触擦出"火花"。王维工亲自操刀为该书作序《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永远记住》,同时还运用各种关系、资源推广此书。

为一个记者的一本书如此兴师动众,引起当时业内人士广泛质疑。康燕过去与上海并无渊源,从解放军报转业到人民日报华东分社,进入上海不过短短几年,对上海能有多少了解呢 居然能写出洋洋30万言的"解读上海",还能大红大紫,后面没有"有权有势的男人"做得到吗

《公共情妇》据未经证实的消息来源,在黄菊去世前而陈良宇已被双规时,黄菊得知张荣坤是王维工介绍与陈良宇认识的,气得抓起桌上茶杯,把一杯水泼到王维工身上。在黄菊病入膏肓时,王维工已被发落回上海,临时安排到上海市政府所属的申能电力集团担任副总经理,后被"双规"。

据悉,康燕到《国际金融报》上任以后,该报控股股东香港第一东方集团提出要开给她100万元年薪。这一动议交到《国际金融报》的主管部门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时,被否定了:康燕拿100万年薪,人民日报其它领导怎么办 据说第一大股东和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就此埋下矛盾。

第一东方为何对康燕如此慷慨 说穿了还是看中了她与王维工的关系,希望借助她与上海乃至北京的高层建立上关系,为此第一东方当然要对康燕百般支持。 100万年薪在人民日报华东分社那里受阻,但第一东方既然向康作出许诺,他们想必会用其它方式践诺,究竟真相如何,要看"双规"调查的结果。

康燕在《国际金融报》任职期间,据说是这张报纸"最牛"时期,采访了许多高层官员,好多采访,康燕这位社长都亲自参与。有王维工这位黄菊办公室主任给她开道,凭借着黄菊如雷贯耳的大名,哪一个高官敢谢绝王为康燕穿针引线,安排来自央行、银监会、保监会、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邮政集团等多位中央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及专家学者,都接受了康燕的访问。采访由康燕执笔,采访内容多仰仗王维工。在这些采访的基础上,2006年,康燕与王维工合作出版《见证中国金融》,该书的首发式于2006年 7月在北京举行,多位副部级官员出席。

在康燕任职期间《国际金融报》发行和广告都很有起色,其实也很简单,那些部长、省长、行长耳闻她与"黄菊首秘"的"亲密沟通",从银行堆成山的钱中拨出点零头,订购报纸、登些广告,又有何难不过,康燕虽然凭借这张报成了推动新闻事业的先锋,该报的经济效益每况愈下,最困窘的时候连职工工资都无法按时发出。消息人士透露,报社租了一家保险公司一个楼面办公,租金也一直不能如约付出。

尽管职工怨声载道,康燕凭着与王维工的关系,凭着经营起来的人脉,摇身一变当上上海文广集团副总裁。但她再聪明,却没有算计到,她与处在顶点的"上海帮"搭上关系时,"上海帮"虽然如日中天,也就是夕阳西下的转折点了,不到两年,她也就随王维工落网而垮台。


来源:澳洲日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