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楼(图)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又以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山东烟台蓬莱阁最为出名,并称"中国四大名楼"。

中国古代多在临水之地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达官显贵墨客骚人登楼一游,或际会四方之客,或酬唱应和之曲,放悲声,抒情怀,低吟浅唱,壮怀激烈,皆可乘兴而来,尽兴而去。故中国历代名楼皆有名诗佳作千古传唱。 四大名楼能够享誉海内外,是和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的文化活动分不开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序"、崔颢的"黄鹤楼"在成为千古绝唱的同时,四大文化名楼的盛名也就随之而来了......

1. 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知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戚戚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崔颢提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2.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岳阳楼为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阳,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省北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名冠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就座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门城头。岳阳,山、水、楼俱备,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岳阳风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钟于岳阳一楼。以岳阳楼、君山为中心而构成的巴陵胜景,闻名遐迩,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不愧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的岳阳楼,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膝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岳阳楼高21.5米,三层、飞檐、纯木结构。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造型奇伟,"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一、二楼各嵌有一副《岳阳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备。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1988年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久经沧桑,屡毁屡修。现在看到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整个楼的建筑,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四柱、三层、飞檐、纯木。岳阳楼主楼高3层,高达15米,中间以4根大楠木撑起,再以12根柱作内围,周围绕以30根木柱,结为整体、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没有用一道巨梁。 12个飞檐,檐牙高啄(似鸟嘴在高空啄食)。屋顶为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古籍里载述,岳阳楼"纯木结构,盔式楼顶"这种古老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

再说民间故事。缘于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岳阳楼修建(而且屡毁屡修)工艺精巧,而且历代人文荟萃,因此,岳阳和洞庭湖畔流传着许多关于岳阳楼的传说故事,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其中关于修建岳阳楼的就分别有鲁班,吕洞宾、张果老等名匠、仙人;关于讲述岳阳楼渊源的,则有《鲁肃阅兵台》、《岳阳楼三个字》等;关于岳阳楼雕屏的,又有《张照题屏》、《真假雕屏》;关于岳阳楼风情的,最出名的自然是《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此外还有《朗吟亭》如果把岳阳楼附近有关风物的传说故事也算进去的话,那么,就还有《梅溪桥》、《金鹊山》、《柳毅井》、《七十二仙螺造君山》、《二妃墓和君山》、《慈氏塔的故事》等等。可见岳阳楼及有关的传说故事何其多也、展现的风采又是怎样的丰美绮丽。

3. 中国四大名楼:腾王阁


 
腾王阁巍然耸立于赣江之滨,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洲(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真词,观看灯火。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28次,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如今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 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明三层暗七层,加上两层底座一共九层,琉璃绿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阁,朱漆廊柱,古朴高雅,蔚为壮观。主阁南北两侧配以"压江"、"挹翠"二亭,与主阁相接。主阁之外,还有庭园、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筑,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如今,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筑更巍峨雄壮,充分表现"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气势;内有多间仿古建筑的厅堂,用作古乐、歌舞、戏曲的表演厅或展览馆等。登楼眺望,南昌景致尽收眼底。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阁正门的巨联。

暮秋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侯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4. 中国四大名楼: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烟台市西(一小时车程),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自古就有"仙境"之称,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据文献记载,唐代这里便建过龙王宫和弥陀寺;宋朝时的1061年,由郡守朱处约建蓬莱阁供人游览;明万历十七年,也就是1589年,巡抚李戴在蓬莱阁附近操办增建了一批建筑物;1819年,情知府志杨丰昌和总兵刘清和又主持扩建,才使蓬莱阁具有了现在的规模。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

蓬莱阁建于山顶。远远望去,楼亭殿阁掩映在绿树丛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话中的仙宫。

蓬莱阁下方有结构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桥,那是神话中八仙过海的地方;东侧有上清宫、吕祖殿、普照楼和观澜亭等;西厢为避风亭、天后宫(俗称娘娘殿)、戏楼和龙王宫。这些楼阁高低错落有致,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统称"蓬莱阁"。"蓬莱阁"是占地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960平方米的庞大古建筑群(共有100多间),楼亭殿阁分布得宜,建筑园林交相辉映,各因地势,协调壮观,山丹海碧,清风宜人,遂成为名扬四海的游览名区。

蓬莱传说

"蓬莱"的由来

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 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但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 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 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室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氖游向东海。

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率虾兵蟹将出海观望,言语间与八仙发生冲突,引起争斗。东海龙王乘八 仙不备,将蓝采和擒人龙宫。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杀,腰斩两个龙子。虾兵蟹将抵挡不住,纷纷败 下海去,隐伏水底。八仙则在海上往来叫战。东海龙王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合力翻动五湖四海水, 掀起狂涛巨浪,杀奔众仙而来。危急时刻,曹国舅的玉板大显神通,只见他怀抱玉板头前开路,狂涛巨浪向 两边退避。众仙紧随在后,安然无恙。四海龙王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正在这时,恰好 南海观音菩萨经过,喝住双方,并出面调停,直至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双方罢战。

八位仙人拜别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邀游而去。

九顶会仙山

乘车由蓬莱城出发,往西南方向走16.5公里,便可见到景色秀丽的蔚阳山。蔚阳山有九座山峰,形态各异, 有大有小。关于这九座山峰,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传说。

相传,某年二月初三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然后各显神通,渡海访友,而在此之前,八仙在去蓬莱阁的路 上,经过蔚阳山时还留下了一段佳话。那一天,八仙被蔚阳山的景色所吸引,纷纷按落云头,饱览山光水 色。吕洞宾兴致勃勃地脱下道袍蒙在一方大青石上,宝剑一指,青石上现出怀盏和酒壶,酒壶中盛着饮不尽 的美酒,众仙席地而坐,一边欣赏山景,一边交杯换盏地畅饮起来,不一会儿都有了醉意,铁拐李倚着宝葫 芦醉眼迷离,说:"此番过海访友,诸位只须躺在我这宝葫芦上,忽忽悠悠,一会儿就过去了......"张果 老瞪着醉眼不服气他说:"准稀罕你那破葫芦,俺老张毛驴倒骑,一拍驴腚,嗷一声就过去了。"其他仙人 也纷纷夸耀各自的能耐。看看吵不出个结果来,汉钟离腆着大肚一锤定音:"今日过海,大家各施法力,请 太上师祖前来评判,谁的能耐大,那时自然知晓。"于是,吕洞宾摘下道冠,恭恭敬敬地盘膝而坐,双目微 合,默运神功,一缕青烟自他头顶冉冉升起,化作一道金光;直上云霄。 约莫一袋烟的功夫,西南天空飘来一朵祥云,大上老君骑着青牛来了。八仙收拾起趔趔趄趄的醉态,肃立恭 迎:大上老君降下云头,问道:"洞宾急急发来金光请我,所为何事?"吕洞宾上前躬身禀道:"师祖,小 徒等有一事难决,烦劳圣驾。"将渡海比试法力的事说了一遍。老君听后,略一沉吟,说道:"渡水之术乃 区区小技,何足道哉!尔等修道之人,怎可轻起争雄好胜之心?"众仙听了,个个面有愧色,老君又道: "随缘行善,广布福泽,乃修道正途。这里风光秀丽,尔等何不竞相施展造山之术,为凡间留下福泽?" 众仙如听当头棒喝,顿时大悟彻悟,一齐上前叩谢教诲之恩。吕洞宾:"小徒不敏,先在师祖面前放肆 了。" 说罢,披发仗剑,步天罡,踩地煞,口中念念有词,宝剑一指,喝声"起",一座陡峭山峰赫然而 现。众仙齐声喝彩。张果老抖擞精神,倒骑毛驴兜了一圈,一座怪石横生的山峰立时出现在眼前。接着,铁 拐李、汉钟离、曹国舅、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等也相继施展神通,各造了一座山峰。太上老君见了,心 下欢喜,说道:"尔等且站过一边,待老夫也造上一座,以不虚此行。"说罢,神功默运,手中拂尘一挥, 一座高峰拔地而起,峰头峥嵘崔嵬,峰上莽莽苍苍,壮美远在其他山峰之上一...•待八仙回过神来,老君己 跨上青牛,一道青光径往兜率宫而去。

这就是蔚阳山上九座山峰的来历,那居中最高峰是太上老君造的,而那较矮小的两座据说是功力稍逊的何仙 姑、蓝采和造的。 蔚阳山从此又有了"九顶会仙山"的美名,后来人们在山上建了一座大庙,叫做天清宫,规模很大,光架梁 就有72根,每年三月初三--也就是众仙造山这一天--方圆百里的百姓都去烧香、还愿,形成了一年一度 盛大的"九顶山庙会",如今,还有两块龙头巨碑耸立在山门前,碑文中有"九顶会仙山"的记载。
铁拐李收伏蝗精度李吉

传说清代登州府出了个青天大老爷,名叫李吉。李吉体恤下情,爱民如子,把个登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 安居乐业。

话说这一年春天,庄稼长势喜人,眼看又是一个好年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忽然飞来无数的蚂蚱(蝗虫) ,遮天蔽日,落到地里,绿油油的庄稼顷刻之间就被吃个精光,连杆都剩不下。李吉得报,连忙发动百姓下 地灭蝗,连三班衙役也都打发到地里去了。可仍旧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他只好连夜给巡抚、朝廷修书, 命人飞马报灾,谁知道,巡抚大人正花天酒地,歌舞升平,责怪李吉的信败了他的兴致,并回信斥责李吉 "小题大作"。"耸人听闻。"李吉忧心如焚,装了一车蚂蚱,亲自去见巡抚。待那狗巡抚心惊胆颤地看到 满地满墙满树满院子见什么都啃的蚂蚱,方才如梦初醒,才肯相信登州遭了蝗灾。不久,朝廷发下了赈灾粮 银,可是经过层层克扣,运到登州已所剩无几,李吉无奈,一面派人发放那点赈粮,一面去大户人家打拱作 揖,劝他们开仓捐助灾民,行善积德......

再说那一天,铁拐李正在蓬莱阁后的仙人洞中静坐练功,忽觉心中一惊,掐指一算:"不好,登州有难,正 遭六七四十九天蝗灾。"他急忙出洞,起在空中,见一妖女正在云端作法,指挥黑压压的蝗虫吞食庄稼,不 由大怒,喝道:"何方妖孽,竟敢为害人间。看打!"那妖女认得是上八洞神仙之一的铁拐李,怒道:"臭 瘸子,敢来管老娘的闲事,待老娘教训教训你!"手擎钢叉上前迎战。两个在空中你来我往,直杀得天昏地 暗,日月无光。铁拐李暗暗心惊:"这妖孽如此厉害,怕是有些来历,不如先上天庭查访一番,再作道理, "主意打定,于是卖个破绽,抽身就走,驾云往南天门而去。正行问,忽然金光一闪,被人拦住了去路,定 睛看时,却是太白金星。铁拐李拱手问道:"大仙何往?"太白金星哈哈一笑,说道:"贫道此来,为的正 是刚才与你争斗的那个孽障。它本是贫道后花园中看守灵芝的蝗精,不知何时偷下凡问,野性不改,在此做 恶。待贫道助你将它收了。"说罢,附在铁拐李耳边,如此这般地一说。铁拐李大喜,返身再去向那妖女叫 战。妖女以为一战成功,不料铁拐李去而又返,顿时杀气腾腾,张口喷出一团黑气,举叉来战。战了几个回 合,铁拐李卖个破绽,转身就走。妖女笑道:"臭瘸子,这回看你往哪里走,"正待祭起钢叉,太白金星在 云端现出身形,喝道:"孽障,还不快现出原形!"妖女抬头见是主人到了,顿时骨软筋酥,站立不住,就 地打个滚,现了原形--原来是只斗大的母蚂蚱,太白金星使个袖里乾坤法,将蝗虫精拢在袖中,铁拐李接 着作法,一场大雨,把地面的蝗虫都冲进了海里。

蝗灾既解,太白主星说道:"贫道这就回转天庭,玉帝阶前领受御下不严的责罚。那登州李吉,前世与我道 有缘,夙根深厚,不妨度他一度,还是道友去成此功德吧",说完,驾祥云冉冉而去。 再说登州知府李吉,见一场大雨解了蝗灾,心感上苍的恩德便选择吉日,前往丹崖山上的三清殿进香。轿子 行至蓬莱阁下的迎仙桥,忽见一个疯疯颠颠的老叫化,端个破碗拦住了去路。衙役们上前驱赶,老叫化却用 碗筷打着节拍,旁若无人地唱了起来"知府爷,苦蝗灾,没有蝗灾我不来,来了见他好痴呆,纸扎的乌纱头 上戴,摇头晃脑让人抬,受气的滋味全忘怀,"李吉听了怦然心动,知道这老叫化有些来历,慌忙下轿,来 到叫化跟前,见他端着的破碗中有些烂菜臭汤,便问;"老人家,这些东西能吃吗?"老叫化瞅了李吉一 眼,说道:"不吃肚里饥(不痴度李吉)啊,"李吉何等聪明?听了这句话,顿时明白,倒头便拜。老叫化 一见,扭身往海边走。李吉随后便追。别看那老叫化拖着破草鞋不紧不慢懒洋洋的样子,走得可是真快,李 吉一路急跑还撵不上,索性脱了厚底官靴,赤着脚追去。来到海边,老叫化脱下一只草鞋随手抛出,那鞋化 一只仙鹤,载着老叫化乘风而去。李吉追到海边,见地上只有老叫化遗下的一只草鞋,就依样画葫芦,抓起 来望空一抛,那草鞋也化作一只仙鹤,翩然落地•海边的百姓眼看着李吉上了鹤背,只听一声嘹亮的鹤鸣, 一人一鹤,转眼间升入云端。

后来,登州的人们把李吉叫做"赤脚王"尊为"耍祖",并在丹崖山上建祠纪念他。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狗咬吕洞宾"的来历

吕洞宾成仙得道之前,原是个读书人。他的好友中有个同乡叫苟杳。苟杳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但为人忠 厚,是一个老诚君子。读书又很勤奋。吕洞宾很赏识他,与他结拜为金兰兄弟,并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 望他能刻苦读书,以后能有个出头之日。

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材,读书用功,便对吕洞宾说,想把妹妹许配给苟杳。 吕洞宾深怕苛杳贪恋床第之欢误了锦绣前程,连忙推托。没料到,苛杳本人听说林家小 姐貌美,执意要应允 这门亲事。吕洞宾思索良久同意了。他对苛杳说:"贤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不阻拦,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 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听了大吃一惊。寄人篱下,怎得不低头?再说,婚礼的一切花费都得仰仗吕家,谁 让自己一贫如洗呢?思前想后,还是咬咬牙答应了。苟杳成亲这天,吕洞宾喜气洋洋,跑前跑后张罗一切, 而苟杳却无脸见人,干脆躲到一边。

到了晚上,送走了宾客,吕洞宾进了洞房。只见新娘子头盖红纱、倚床而坐。吕洞宾不去掀那红盖头。也不 说话,只管坐在灯下埋头读书。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还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了。天明醒来,丈夫 早已不见。一连三夜都是这样,可苦坏了林小姐。

回头再说苟杳,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天,刚进洞房,见娘子正伤心落泪,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一连三夜都 不上床同眠,只顾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得苟杳目瞪口呆。新娘子抬起头来一看, 更是惊诧莫名:怎么丈夫换了个人?半天,夫妻俩才恍然大悟,苛杳双脚一跺,仰天大笑:"原来哥哥怕我 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啊。"林小姐也是心中欢喜,对吕洞宾充满了敬意。夫妻俩都说:吕兄此 恩,将来一定要报答。 几年后,苟杳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夫妻俩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而去。

一晃八年过去了。这年夏天,吕家不慎失火,偌大一份家财化为灰烬,吕洞宾和妻小只好在残砖破瓦搭就的 茅屋里寄身,不用说,日子过得是够难的。吕洞宾只好出门去找苛杳帮忙。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上 了苟杳府,苟杳对吕洞宾家遭大火非常同情,热情接待了他,可就是不提帮忙的事。吕洞宾一住几个月,一 点银子也没拿到,吕洞宾仰天长叹:"人情薄如纸,一阔脸就变,滔滔然天下皆是也!"一气之下,不辞而 别。

回到家乡,吕洞宾老远就见自家的破茅屋换成了新瓦房,大为诧异:自己远离,子幼妻弱,怎能大兴土木? 及至走近家门,更是惊得三魂走了两魄:大门两旁竟贴了白纸。家里死了人?他慌忙进屋,见屋里停着一口 棺材,妻子披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吕洞宾愣了半天:她为哪个戴孝,轻轻叫一声:"娘子,"娘子回头 一看,惊恐万状,颤颤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还是鬼。"吕洞宾更觉诧异"娘子怎出此言,我好好地回 来了,如何是鬼?"娘子端详了半天,才敢相信真是吕洞宾回来了,说:"哎呀!当真吓死我了!这不会是 在梦中吧?"

原来,吕洞宾离家不久,就有一帮人来帮他盖房子,盖完了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帮人抬来一口棺 材,说是吕洞宾在苟杳家病死了。妻子一听,天塌地陷,哭得死去活来。今天正哭着,不想吕洞宾竟回来 了。吕洞宾心下明白:都是苛杳玩的把戏。他操起一把利斧,狠劈棺材。"咔嚓"一声,棺材劈开了,里面 竟全是金银财宝,还有一封信。吕洞宾展开信读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 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吕洞宾如梦初醒,苦笑一声:"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 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苛杏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苟杏"与"狗咬"同音, 传来传去竟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苏东坡访八仙

苏东坡在登州做了官,听说有人在蓬莱阁上见过八仙,就动了访八仙的念头。可是,什么时候,哪里去找八 仙呢? 问来问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告诉他,每年三月初三,八仙都要去蓬莱阁上 聚会,至于能不能见着他们,那就要看缘分了。

三月初三这天一大早,苏东坡就上了蓬莱阁,东转悠,西转悠,就是不见八仙的影子,天太早了,连个游人 也没有。百无聊赖地到了显灵门,见两个老翁在下棋。俩老翁年纪估计都过了80岁,满头自发,白胡子在胸 前飘动,只是一个红脸,一个黑脸。见了苏东坡,红脸老翁就向他招引"来来来,这位小兄弟,给我俩做个 评判如何?"

苏东坡才高八斗,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平日里自视极高,见老人相招,也不客气。可是近前一看棋局,惊得 目瞪口呆:甭说当裁判了,连棋路都看不出来。读书人都有个毛病,让他暗地里佩服他人可以,公开承认自 己不如人,那可不行。苏东坡也未能免俗,就借口有事,想要推辞。红脸老者就说了:"你要找的人今天准 来,我们在这儿也是等他们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就不必客气了。"苏东坡一听,诧异不已:他怎知我 是来寻人的?老翁不是寻常人,信他的话没错。于是安下心来,静观棋局,慢慢看出了门道,什么也不去想 了。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走来个老叫化,老远就招呼下棋的老翁"老伙计,今天轮到我请客,走吧,走吧!"红 脸老翁一指苏东坡"这儿还有一位呢。"老叫化瞥了苏东坡一眼,说,"那就一块儿来吧!" 苏东坡看那老叫化,要多埋汰有多埋汰,破衣烂裤,脏得看不出颜色来,脸上的油泥厚得能揭下一层,本来 不想应邀,可一想到方才对下棋老翁的疑心,也就跟随着去了。 上了蓬莱阁,见阁上已经先到了七位,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其中还有一个是女的。桌上摆着两只小锅、一 方年糕。老叫化说:"今天也没什么好招待的,就弄了三样小菜,诸位凑付着吃吧!" 苏东坡探头一看,一条半生不熟的死狗,一个眼歪嘴斜的死孩子,一方长霉的年糕。 这伙人谁也没客气,抓起就吃,吃得津津有味,还连赞"好吃",苏东坡却只觉得恶心。特别是那死孩子, 让这伙人你扯胎膊我拽腿,血呼淋拉的,看得叫人心惊肉跳。他本想尝尝那方年糕的,可一看沾上了血腥 气,又打消了念头。那两位白发老翁倒是直让苏东坡,可是苏东坡哪里敢吃?眼睁睁看着人家狼吞虎咽地吃 完了,兴冲冲地纷纷离去,只剩下下棋的两位长者。

老翁把苏东坡招到跟前,问道,"你猜我俩是谁?"苏东坡摇摇头。红脸老翁就说了:"我是南极仙翁,他 是北极星君。刚才在座的那八位,就是你要寻访的八仙。桌上的那三样菜我也告诉你吧。那死狗是万年狗, 寿狗;死孩子是千年人参;那发霉的年糕是寿糕,吃一口活一百岁,吃两口活二百岁,铁拐李为弄这三样东 西费事不少哩!" 说完,两个白发者翁倏地不见了。 苏东坡后悔得差点没背过气去--为什么刚才就不硬着头皮吃一点呢?!
铜井的来历

在蓬莱十大景中,有一景叫做"铜井金波",说起铜井,当地百姓会告诉你:那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用他的 铁拐造的。

传说,当年铁拐李周游四方,一日来到登州的一个渔村。时值三伏天气,铁拐李热得大汗淋漓,口渴难忍, 只得去渔民家中讨瓢水喝。一位七旬老太太颤颤巍巍地从自家水缸里舀出半瓢混浊的水,说:"客人你别嫌 弃,这点水还是老妇从十里外的悬崖下一滴一滴接来的。俺这里祖祖辈辈都喝它,"铁拐李听完老人这番 话,一仰脖;"咕冬、咕冬",几口就把水喝光了。

拜别了老人,铁拐李来到海边,口中念咒,手擎铁拐朝下猛地一戳,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直震得渤海 龙宫东倒西歪,摇摇欲喊坠。渤海龙王大怒,急率虾兵蟹将出海察看,喝问:"何方狂妄歹徒!竟敢惊扰龙 宫?"铁拐李道,"渤海龙王,你枉为一方水神,为何让渔民世世代代受那无水之苦?今日不对你略施薄 惩,难消我心头之恨!"说罢,舞起手中铁拐,杀将过去。 龙王哪里听得进去,急忙调兵遣将,要捉拿铁拐李。于是,海面上波涛滚滚,好一场撕杀。

这场恶斗,自然是邪不胜正,以龙王败北而告终,龙王自知理亏,又不敌铁拐李,素性潜入海底,任凭铁拐 李在海上如何叫骂也不露头。于是铁拐李告上天庭。玉帝大怒,将渤海龙王拘上天宫,钉在锁龙柱上,派小 白龙下界为渤海龙王。  

铁拐李跟龙王撕杀的时候,海中巨浪汹涌澎湃,等到海水消退,碧波之中现出一眼水井,清澈的泉水咕噜咕 噜直往外冒,尝一口甘甜甘甜。人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有人发现敲击井壁会发出铜钟般的响声,于是就 把这口井取名为"铜井"这个渔村也改名叫"铜井村"。

天晴时,每当落潮,只见碧波之中现出一口水井,古铜色的井沿井壁,溢出的泉水在阳光照射下泛着耀眼的 金光。这就是"蓬莱 十大景"中的一景--"铜井金波"。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