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首府“呼和浩特” (图)
首先到达的是"五塔寺"。"五塔寺"又称"金刚座舍利宝塔",于清雍正时期所建立。原为"慈灯寺"里的一座建筑,但慈灯寺的其它的建筑都已损毁只剩这座塔依然完好存在。据说北京真觉寺也有一座五塔和它相似,但雕工不及呼和浩特的五塔寺。内蒙首府呼和浩特明清时期又有"召城"之称,现在跟我就一起去看看一些召庙吧!
车站五点多就开始广播吵人了,住在火车站附近就有这个好处,吵得让你不得不早起!赖床到七点起床,整理好行李寄存在前台后就出门了。今天在呼和浩特市内一日游,傍晚的车到包头。和珠珠分开活动,我们想去的地方不尽相同,各自行动也自在些,不必相互迁就。
"呼和浩特"这个城市的名称说起来有点拗口,原来是蒙古语,意思是"青色之城"简称"青城"。据说十六世纪蒙古的首领统一各部落后在此大兴土木建立了许多宫室,之后逐渐发展成城镇,其修筑的城墙是用"青砖"所建,就成了后来蒙古语称"呼和浩特"即"青色之城"的来由,城内庙宇多达五十多座为其一大特色。说到呼和浩特有些人也许会感到很陌生,但说到"归绥市"大概有些朋友就有印象了吧!没错,呼和浩特的前称就是归绥市,195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并定为内蒙首府。
呼和浩特是中国著名的乳业基地,有伊利和蒙牛两大知名乳品集团品牌。2006年中国政府正授予呼市"中国乳都"称号。
五塔寺
首先到达的是"五塔寺"。"五塔寺"又称"金刚座舍利宝塔",于清雍正时期所建立。原为"慈灯寺"里的一座建筑,但慈灯寺的其它的建筑都已损毁只剩这座塔依然完好存在。据说北京真觉寺也有一座五塔和它相似,但雕工不及呼和浩特的五塔寺。
远看并不起眼的一座塔坐落在市区东南方的一个角落,近看之后却不得不令人赞叹他精湛的雕工及优美的造型。底部的塔基为一个金刚座,上方五个方形舍利宝塔的塔身所构成,故称为"五塔"。塔为石头结构,高约16公尺,金刚座的拱门上方有一块由藏、蒙、汉三种文字所写"金刚座舍利宝塔"的汉白玉石匾额,塔基与塔身皆为方形,塔基与五座塔身刻有一千多尊的佛像,故又称"千佛塔",佛雕玲珑细致精巧。
佛像上还残存一些金箔的痕迹,我虔诚地礼佛并想像着鼎盛时期金碧辉煌的模样,必定华丽耀眼。信仰于人所造成的影响十分巨大,众生有信仰,心灵也有了寄讬。塔后面的墙壁上还有一幅用蒙文记载的天文图,十分罕见特殊,也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离开五塔寺,继续往"大召"的方向走,途中经过了"小召"的牌坊,并在小召附近看到了"席力图召"。这里的"召"指的是寺庙,呼和浩特大大小小的召非常多,明清时期还有"召城"之称,即便至今都还有五十多座的庙宇。
"小召"现在只剩下一座牌坊,上头有着以蒙文及汉文所书写的"普照慧兀"四个子的匾额,周围用铁栏杆围着,附近只见人在那儿聊天乘凉。许多旅游网将"席力图昭"当成小召,其实并不正确,虽然它们相距不远但并非同一座寺庙。
精美的白塔
"席力图召"汉名"延寿寺",是呼和浩特规模最大的寺庙,也有人说他是呼和浩特市最美的召。席力图召的大殿是藏式建筑,其它的殿堂则为汉式建筑,藏汉并存,殿堂外还有一座用白石雕刻砌成的白塔,塔高约15公尺,塔基为方座,上有阶梯状的圆形座身,分五级逐步内收。塔身刻有图案花纹及梵文六字真言,并有五彩艳丽的纹饰,色调对比光彩夺目。
当我进了第一道埤坊后再继续往前走才见到大门,恰巧有喇嘛在诵经,我便在诵经声中悄悄地参观庙宇。藏传佛教的庙宇最大的特色是扑鼻而来的酥油味以及墙上色彩丰富的壁画,庙内昏暗的灯光及释迦牟尼身穿的黄色袈裟为寺庙更增添神秘的色彩。神像前放了一些法器、一盆米和数碗水,米上还有许多信徒供奉的铜板和纸币。由于藏传佛教对神的祈求必须有利益交换,所以求神时一定要奉献一些东西,像是酥油、哈达、金钱等物,两旁侧殿的壁画同样细致,连天花板也画着精美的图像。门前的石鼓雕刻线条流畅各有不同的图案,石鼓上还挂着黄色的哈达。我在席力图召里待了近两个小时,对于召内的一切也是十分赞叹。我在释迦牟尼前躬身礼拜,也添了点香油钱,没什么祈求,仅有敬意。
席力图召
拜访完席力图召后突然一阵疲乏,失了逛大召的兴致,便在大召寺外的古玩及步行街走走逛逛。手机从昨天开始就自动开关机,实在莫名奇妙,找了个手机维修处想弄清楚究竟怎么回事。把手机拿给师傅,师傅看了我一眼又按了几个按键后告诉我:"好了!"
"啊!这样就好了?你可以教我怎么按吗?如果又出了问题我也才好处理啊!"我央求着师傅。
师傅始终不肯说,只回答我:"放心吧,以后不会了!"也许是不愿泄漏技术机密吧,我也不好强求。然而就在走到维修店的门口时,手机又自动开关机了。转身又回到店里问师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我的追问下师傅终吐露:"是因为呼和浩特火车站的电波问题,你的这款手机又特别敏感,离开这儿自然就好了!"
哇!还有这种事?!呼和浩特火车站附近的电波和我的手机相冲?!果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 关键字搜索:
-
内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