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温饱读书少农村青年翻身太难

都说教育是脱离贫穷的最佳途径,但实际在中国农村的机率却很渺茫.经济收入不佳,教学资源差,户口制度限制与隔代教养等问题,均让出生于大陆偏远农村的孩子,处于先天不良,后天失调的人生发展劣势,造就中国农村年轻一代,农民工二代,难以向上流动的结构性悲哀.

暑假县城挣钱山里够活一年

今年一月刚满十六足岁的周艳,属于大陆所称"农民工二代"即农民工的子女,没有十六年华少女的梦幻,言谈反而透着更多成熟世故与"经济"思维.去 年三月,在初中毕业前夕几个月,毅然决定离开四川资阳深山里的老家,前往北京与父母亲会合打工帮忙分担家计,对于文凭一事仅淡淡地说: "初中文凭挣不了钱! "

外出挣钱几乎是周艳这一代资阳山区孩子的人生唯一梦想,小时候山沟里都是老人家跟孩子,年轻点的都外出打工,过年回来都一派城里人模样,特想赶快长大出门打工挣钱,周艳回忆起儿时愿望说道, "初一时就想出门,奶奶拉着死活不肯,后来利用假期到县城餐馆当服务员,暑假挣个一千多元,够我跟弟弟在山沟生活一 年!

父母亲打工收入不稳定与去年四川地震,坚定周艳出走的决定. "我父亲是当焊工,去年奥运停工一个月没收入,过年前包工头才发下去年三,四月的工资"已经习惯用"所得收入"来衡量生活规画的周艳指出,家里就靠母亲每 个月一千元的工资,地震后老家垮了一半,奶奶到新疆叔叔那,留弟弟一个人在山里不放心,况且全家已经五,六年没聚在一起了! "

山区农村无就业机会,文凭也相对不重要,山沟里没有机会,全都是在山里头种庄稼,连餐馆服务员的工作都没有,工资最高八百元,还要送钱送礼,走关 系"周艳"务实"面对失学打工的决定说道: "去年我们班毕业后,又有十几个跟我一样出门,听说是到江苏待工厂,有几个考上高中,学费太贵,家里也决定不念了! "

自己休学打工栽培小弟读书

经济不佳让周艳决定休学打工,但将弟弟接到北京一所民办学校就读后,更残酷的教育竞争才刚浮现.周小弟是小三学生,读了两个月,老师说弟弟的英文 学习跟不上,要家里多加强"父母亲仅小学学历,自己连ABC字母都背不齐的周艳,花了三千元(三个月工资)在电视购物买了一部英语学习机给周小弟,我们都 不懂教育,只能花钱让他自己学习!周艳无奈地说道.

期待多存点钱对于未来茫然

今年春节是周家四口这六年来首次团聚过年,全家最开心之事,莫过于周小弟算可造之才,学期末有两科拿班上第二,三名,我们就发红包钱鼓励他,要他 好好读书,隔壁的大爷们知道了也很乐,也发红包"周艳露出难得的笑容说道,"这些大爷们也是农村来的,心里面都明白,读书,上本科才能翻身,但在我们那山沟,不可能! "

十六岁,周艳的新年希望有两个,一是栽培弟弟一路读完大学,成为老家山沟里第一位大学生并待在城里工作,二是能多存钱,让工作受伤却苦撑着的父亲 能就医治病,至于自己的未来规画,异于对生活世故看法,周艳倒显得有些茫然地说道: "我没有专业,或许会去学点电脑什么的,或是创业搞点小生意,毕竟不能一辈子当服务员! "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