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各界追思民主先驱戈扬(图)

1月24日,纽约各界在法拉盛喜来登饭店举行戈扬追思会,悼念这位为中国的民主事业奋斗了大半生的先驱。图为严家祺先生在发言。

"探望你的时候, 也探望刻写在你眼睛里的历史。"(陈破空-悼戈扬)。1月24日,纽约各界在法拉盛喜来登饭店举行戈扬追思会,悼念这位为中国的民主事业奋斗了大半生的先驱。

戈扬是流亡美国的中国异议人士中最年长者和原在中共体制内职位最高、资格最老者之一。她从2004年就已出现老年痴呆症状,近年来更逐渐失去意识。2009年1月18日凌晨在法拉盛的纽约皇后医疗中心去世,享年93岁。

参加追思会的有戈扬的老伴司马璐、政治学家严家祺、"河殇"撰稿人苏晓康、布朗大学沃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文立、纽约中华公所主席于金山、《北京之春》主编胡平、中国宪政协进会理事长王军涛、香港《开放》杂志总编金钟、政治评论家陈破空以及戈扬生前的好友曾慧燕等近百人。发自中国大陆的唁电、代读的悼词。王丹、郭罗基等因故不能前来纽约而传来了书面发言稿。

原人民日报社社长胡绩伟、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等10人发来了悼词。悼词由原《新观察》编委艾端午宣读。悼词称戈扬是"老资格的民主战士","把写作、编辑和争取自由民主事业结合成生命之花"。悼词说:"<新观察>杂志是她留给世间的珍贵精神遗产,这是一部呼唤并记录中国人民追求自由民主和美好生活的历史长卷 。"

悼词说:"1957年和1989年《新观察》两次被查封,戈扬也先后被扣上‘右派'和‘自由化'的帽子,有家难归、有国难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戈扬就是《新观察》,《新观察》就是戈扬。" 原《新观察》的10多位同事也发来唁电表示悼念。

著名中共党史专家司马璐老人是戈扬青梅竹马的同乡,他们于2002年9月13日在纽约缔结连理,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黄昏之恋。老人坐在轮椅上哭诉:"戈扬,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有说不完的故事,谈不完的往事。我们从小在一起,老年又在一起。你永远在我的身边。我们好像从来没有分开过。"

王丹在他的书面发言中赞扬戈扬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火炬手,并表示一定要把这个传下来的火炬护持好,让中国人民对民主自由的渴望一直燃烧下去。他对戈扬的一生做出了这样的概括,"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面对国民党的专制腐败,面对社会的不公不义,决心投身革命,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把中国建设成为民主自由的国度,这是他们年轻时代的理想。然后所谓的革命成功了,他们却逐渐发现,在革命背后的,依然是他们曾经熟悉的和愤恨的极权专制,于是在他们的黄昏晚年,他们再一次投身新的革命,用他们生命中最后的光彩,继续为中国争取一个民主自由的未来。这是他们晚年的理想。岁月流逝,世事沧桑,人与物都改变了很多。但是对他们来说唯有理想主义的热情没有改变,他们是我们这个民族值得记录,值得骄傲的一代理想主义者。我们的戈杨阿姨就是这一代理想主义者的代表。"

严家祺在发言中讲述了戈扬不能回国的原因。虽然她曾是高级干部,但是因为她在89年4月19日在中宣部召开纪念胡耀邦的座谈会,引起邓小平的不满,后来还被中共定为煽动89民运的罪状。因此她回去很可能重复她曾经经历过20多年的奴役生活。

于金山先生代表华人社区对戈扬的逝世表示哀悼。他认为戈扬一生对民主事业所做的一切是非常有价值的。他希望大家不要认为民运是处于低谷时期,他认为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他希望大家保持信念继续努力奋斗下去。

金钟先生在发言中谈起了在上世纪30年代曾有四位名女记者从重庆投奔到延安,戈扬就是其中一个,但这四位名女记者后来都经历了悲惨的命运--要么自杀,要么被迫害至死。

其他的发言中,大家都赞扬戈扬刚毅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正是这样的性格和精神,使得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到了晚年都还能对生命充满着活力来面对艰辛的流亡生活,一直活到94岁。

戈扬早年受中共宣传影响,曾到延安在邓颖超手下工作。1941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新华支社主任、新华分社社长,新华社华中分社副主任、华东总分社副总编辑,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上海《解放日报》驻京办事处主任等职。

但这位曾仰慕共产党的热血青年后来却惨遭共产党的迫害,数次开除党籍,她于1957年被划为右派,前后下放"劳动改造"21年。80年代末,《新观察》因支持改革派被停刊,戈扬再次被开除党籍。晚年不得不流落他乡,去世前也未能落叶归根。

纽约各界在法拉盛喜来登饭店举行戈扬追思会,悼念这位为中国的民主事业奋斗了大半生的先驱。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