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禁止地方诸侯救市 胡温中南海有心无力
近日,建设部长姜伟新发话,今年地方政府不许再越权出台税收、财政等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姜伟新虽然语重心长,但却未必有效力。在强大利益面前,地方诸侯绝不会因为姜伟新这一句话,就骤然降低各自的救市热情。
自从金融海啸波及中国之后,中国的楼市亦迈入严冬,购房者纷纷持币观望,各地楼市急速降温。但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却联手固盘,一些地方对购房者进行免税,甚至提供财政补贴,还有一些则提供户口和小孩学籍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目的都是为了哄抬楼价。
在内地,地方政府与地产开发商已形成利益共同体。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就是出售土地。通过抬高土地价格,并以房地产开发商的中介形式,政府最终将价格转嫁到买房者身上,从中获得不小的一笔财政收入。
在经济景气的年代,房价是否上升,被看作是官员政绩的标志,也是吸引外资力度的试金石,以至于成为地方官升官的资格与筹码。房价上升,地方官既有财政收入又获官名,这样名利双收的事情,哪个地方政府不愿意去做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很多地方,开发商甚至通过楼市,绑架了地方政府的施政。不久前因名烟、名表事件被免职的南京江宁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就是因为要制裁主张降价销售的「异类」开发商,被广大网民进行人肉搜索后,腐败丑行曝光。
利益所繫调控失效
周久耕当时之所以会说出这番话,就是因为受到那些捂盘惜售的开发商们的支持与请求,但没想到一番狠话出口后,却引火烧身。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在楼市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使中央政府的调控措施屡屡失效。政令不出中南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下令免收的费用,地方换个名义可以继续收;中央三令五申不得去做的事情,地方一手遮天,瞒上欺下继续做。
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度上有了灵活把握,中央政府各部门往往留出政策后门,大而化之,模糊语句,给地方政府留出生财馀地。
另外,姜伟新作为建设部长,其政策效力仅限于建设部系统内部,对财政、税务的政策并没有发言权,他的禁止地方救楼市的言论,对地方显然缺乏约束力。语气虽重,毫无操作性,等于一句空谈。
目前,地方政府救市的手段很多,比如动用财政直接补贴,比如放宽房地产企业所得税预徵政策,放宽项目开发、竣工期限,延迟或暂停徵收涉及房地产行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只要认真追查,可以追究其行政甚至法律责任;即使仅仅是曝光于媒体,这些「土政策」也很难有存活空间。
然而,老百姓等来等去,却只等到建设部长的一句空谈。禁止地方救楼市,中央何止有心无力,恐怕更是三心二意。
- 关键字搜索:
-
港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