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银高层:中国社会信用薄弱

在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长黄慕东表示,"社会信用薄弱"的确是大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这是对岸金融主管单位高层主管首次在台湾坦率指陈中国金融行业的信用问题。

毒奶事件 就是明证

目前中国存在的社会信用薄弱问题,黄慕东指出,包含企业因经营出问题而逃避银行债务、企业财务造假、商业欺诈,又或像三鹿奶粉等"制假""售假"等失信、违法行为。

黄慕东说,"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但以往的美德为何现今崩坏,他分析主因在于人民与企业对产权的观念模糊,对信用意识与规则理念感到淡薄。同时,社会经济活动也缺乏强而有力的法律制裁与规则约束,缺乏征信制度下,难以协助交易双方互相了解、信任,也无法约束。

人民银行从1992年深圳开始试点推行贷款证,是一本册子内记载企业基本、财务和贷款讯息,1997年建设银行信贷登记谘询系统,截至今年6月,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内已有1300 多万户企业,其中630万户有信贷纪录;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有6亿多自然人, 其中有1.2亿人有信贷纪录。

中国也积极培育征信市场,黄慕东举出这次的金融风暴,国际3大评级机构就承认自身有重大缺陷,例如利益冲突时如何规避,仍无法解决。他认为,不如就培养国内的评级机构,目前中国有5家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使用,利用行政管理统计报告、行业自律等方式,加强征信市场管理。

当然最重要的是提高信用意识,树立国内的征信理念,黄慕东说,人民银行不只深入网路、电视、报纸等媒体宣导,也将征信知识带入校园、社区、工厂甚至田间,由普及征信与相关金融知识,带动加强社会信用的观念。

台湾金管会委员叶银华指出,台湾金融监管方法包含健全的法令制度、金融预警系统、落实资讯揭露的透明度、强化自律功能与问题金融机构的危机处理。而信用制度首重风险管理,透过企业与个人的授信资料、信用风险资料库与推广中的不动产交易价格与鉴价资料库,提供风险管理机制。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