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弑师血案频发 警示尊重生命权迫在眉睫(图)

"尊师"是中华传统美德,现在竟然有学生动手杀死老师。就在人们还为前一段时间,各地不断发生中学生砍杀老师事件震惊不已的时候,校园暴力又再升级,学生杀老师现象由中学校园蔓延到了大学校园。

师生情谊不再 血案原因何在

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份,中国大陆接连发生了三起校园血案。

10月4日,山西省朔州市二中23岁的新老师郝旭东到晚自习教室巡视,当他走过一名16岁的李姓学生时,这名学生突然跳起,用弹簧刀扎死了郝旭东。据信刚刚到该校教书一个月的郝旭东与李姓学生没有个人恩怨。

时隔不到20天,10月21日,浙江省缙云县盘溪中学31岁潘伟仙被她的一名16岁丁姓学生杀害。其原因是,潘伟仙老师发现丁姓学生经常请假上网,决定与他一起去他的外公家家访。在路上,潘伟仙被丁姓学生推下山崖后,用绳子勒死。

10月28日晚,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昌平校区一教室内,一名22岁的大四男生付某突然闯入教室,用菜刀将准备讲课的教师程春明杀害。

政法大学的标志建筑——拓荒牛下,摆放着悼念的花朵。

人们在问:是什么让学生变的如此冷漠?是什么让如今的师生关系变的如此紧张?又是什么让"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在现代学生眼中变的一文不值,如此卑贱?


媒体聚焦 生命价值被热讨

(《新京报》评论)这种事情发生在一所政法大学里,更有一种讽刺的意味。

(《美国之音》报道)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教授杨帆说,程春明教授被杀案并不说明中国政法大学有什么特殊问题,所凸显的问题也不是政法大学一个学校的问题。他说,程春明教授被杀案所凸显的问题是,对在校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显然出现了缺失。

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任教的滕彪认为,虽然程春明教授被杀案是一起偶然事件,但也显示出中国社会充满暴戾之气的现象。

《长江日报》评论中这样说:风华正茂的教授被害,前途无量的大学生自毁。我想这出悲剧不仅仅只关涉到两个个体,更本质的是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信念的缺失。这种信念无法从书本中学到,更无法用考试来测评,它是植根于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而又通过爱、善意与宽容的滋养从人心中生发出来。这出悲剧也许没有法律意义上的被告,但是社会、政府、学校以及家庭都必须进行深刻的反省,反省究竟是什么抹杀了肇事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

对人们提出的疑问,评论家青山这样解释:中国人经历了各次政治运动后,传统价值、理念与信仰都被毁之近无。仁、义、礼、智、信,善恶有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起码的人生哲理,被当作迷信、四旧破除。党号召造反有理、与人斗其乐无穷,孩子斗父母,学生打老师,以革命为名整死、饿死几千万人,把人们推向了对生命、伦理的漠视。

熊培云则撰文写道: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多讲要补人权课。面对这些"零星的杀戮",被轻贱的生命,被人消灭了的人,眼下我们更应该补的是生命课。显然,这不只是给孩子们补,还包括全社会以及与生命尊严有关的具体制度。只有生命被敬畏被尊重,只有人不被人所消灭,这个社会才会给人最起码的安全感,才会真正有希望。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