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没有吓住欧洲议会

 

欧洲议会授予中国民权人士胡佳萨哈罗夫言论自由奖冲淡了德语媒体对北京亚欧峰会的关注。各报都以很大篇幅介绍了胡佳从环保人士成为民权代表的成长过程。法兰克福汇报和南德意志报分别写道:

"在从社会和生态问题出发的中国新一代民权人士中,胡佳也许是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中国的民权人士与八、九十年代的异议人士不同,他们投身具体问题。由于中国当局和安全部门讨厌这些发出警告和顽强提供社会救助的人,对他们施加压力,他们才往往发展成为政治活跃人物。"

"当局对他的迫害之所以引起了全世界的愤怒,是因为他绝非一名出自思想意识或可能履行反共使命的职业异议人士,而是一个为改善中国社会而斗争的道德高尚的年轻人。在谈到自己从事政治活动的原因时,他曾说过,他'不能忍受一切不公'。毫无疑问,胡佳不愧萨哈罗夫奖得主的称号。"

柏林日报的评论指出,在授予胡佳大奖的问题上,欧盟议会没有屈服中国政府的压力,"这样做很好":

"谁获得萨哈罗夫奖,这由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员、而不由北京的干部们决定。对于中国来说,在国内封住批评人士的嘴很容易,所以使国外听到中国民权人士的声音就更为重要了。在中国,人们就可以更容易听到他们的声音。为了防止出现这一局面,北京对布鲁塞尔以及不久前在奥斯陆对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都施加了压力。

但用毛泽东的话来说,中国发出的这两次警告都是纸老虎。尤其令人注目的是诺贝尔和平奖,最佳人选胡佳没有成为得主。究竟有什么后果值得奥斯陆的评奖委员会害怕呢?同样对欧盟的威胁也没有实质内容。"

新苏黎世报的评论员认为,"北京的惯用威胁姿态没有能吓住欧洲议会,这很好。欧中关系不会因此而崩溃。"但他也警告说,不应"在世界公众的橱窗里批评中国":

"这种大型批评行动不仅使中国领导人、也使中国人民感到屈辱,所以更为重要的是公开明确地说出要说的话,在处理对中国的日常政治和经济关系时,不应该对中国俯首听命。这就是说,面对中国伙伴,西方政治家和经济界领袖应该象中国人那样,有自我意识,说出自己的信念。如果总是三缄其口,不仅没有尊严,而且在全球化的世界上,对于共同生存和繁荣来说,这样做既不聪明,也十分有害。"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