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治版图 是文化战争还是阶级战争
台湾的政治地图分成蓝绿,美国政治地图一样分成蓝色和红色。蓝色是支持民主党的州,主要是东北海岸和西岸;共和党则是中西部和南部。在蓝红版图之外,有一种对两党区别的刻板描述:典型的民主党人是曼哈顿上西区喝着拿铁的都会雅痞,而共和党人则是小镇劳工。
可是,在意识形态的光谱上,民主党不是比较中间偏左,所以应该较受低收入者支持吗?主张小政府的共和党不是应该属于有钱人的政党吗?
如果这种描述是真的,那么一种典型的解释是,共和党利用所谓的价值议题,如宗教、枪枝、堕胎和国旗等议题,来转移中低收入选民,让他们忽视自己的真实经济利益,忘记共和党的减税和缩减社会福利政策是不符合他们的利益的。这是典型马克思的说法: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让人们忘记现实生活中的压迫。
的确,美国政治在过去廿年陷入严重的文化战争,亦即政治分歧主要是围绕着上述那些价值或文化议题,而不是以阶级为主。有人甚至认为,选民上教堂的次数比收入更能预测其政党倾向。这场文化战争的剧烈化是在九○年代柯林顿上台后;做为六○年代反文化之子,柯林顿成为保守派反对的典型象征。二千年小布希总统上台之后,从竞选到执政,都在文化战争的战场上激烈开火,积极动员这些价值议题:不论是修宪禁止同性恋婚姻,或是组织上动员基督教右派,更不要说以反恐和国家安全之名进行恐惧的政治。
然而,这场文化战争虽然是真实的,但是战火硝烟下,却有几个迷思遮蔽了真实。
迷思之一是穷人比富人更在乎价值与宗教议题。事实是,从一九九二年开始,宗教虔诚程度预测选民的政治态度:常上教堂的比不常去的选民,有百分之十五的机率更可能投共和党。和迷思相反的是,差别主要在富人和中产阶级;在低收入者当中,宗教虔诚程度对政治态度没有影响。
迷思之二是如今的富人比较倾向投给民主党。事实是,民主党确实从九○年代开始在比较富有的州(亦即东西岸)取得优势,因此形成蓝红分裂的政治地图。但是自战后起,不论在富州或穷州,富人一直都比较支持共和党;小布希在高所得的选民中获得六成选票。不过,有趣的是,富州的富人比穷州的富人更支持民主党一些,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价值议题上比较自由开放,而和共和党的保守价值冲突。相对的,总体来说低所得选民比半世纪前更倾向投给民主党,而不是因为价值议题投给共和党,除了南方白人。南方白人对共和党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六○年代后的种族政治,如我之前在这个专栏中讨论过的。
所以,二○○六年美国国会大选时,共和党反恐牌逐渐失效,民主党又主打健保和最低工资等民生牌,他们终于夺回失去多年的国会主导权。
这是形构当前美国两党政治的新社会基础,当然短期因素或候选人特质仍有影响,如这次总统大选中显然种族和国家安全等因素会更为突出。但是能掌握选民基础与其真正需求的政党,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这对总是限于统独泥淖的台湾政党有什么启示呢?
(本文作者为作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候选人)
- 关键字搜索:
-
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