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角度分析奶粉中的三氯氰胺污染

这次三鹿宣布其奶粉中受到三氯氰胺污染,并进行部分召回。那奶粉中如何会受到这种和食品无关的化学物质的污染呢?本人作为一个在食品行业多 年从业的人员进行下分析:
  
首先介绍下三氯氰胺(俗称“蜜胺”)

分子式:C3N6H6,

分子量:126.12,

白色结晶粉末,无毒,无味。

密度:1570kg/M3

堆积密度:700~90kg/M3

熔点: 在常压下,354℃分解,升华。

比热:1.473kJ/kg℃。能溶解于甘油、吡啶、 热乙二醇、乙酸、甲醛等有机溶剂。

三聚氰胺“本品低毒,无刺激性......高温下可 能分解产生氰化物(有较大毒性),故应避免高温”。

由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 第三卷),对三聚氰胺则有如下描述:“长期或反复接触作用:该物质可能对肾发生作用”。

那这种看起来和食品无关的物质又如何会和奶粉发生关系呢?有兴趣的朋友如果关心去年我们和国外的一起宠物饲料纠纷,就知道一些端倪了。原来国内的相关行业内长期曾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蛋白质含量指标,使用过蜜胺。但之前的一直只发生在饲料行业。
  
说了那么多背景,现在来分析奶粉受污染的几种可能:

1、奶牛长期食用了含蜜胺的饲料,其产的奶中含有蜜胺,最终污染了奶粉,但从上述的性状介绍中,如果要造成那么大的后果,那这些产奶的奶牛的主人也不用卖牛奶了,估计他们的奶牛的牛黄(牛的结石)早就有几公斤重了,卖牛黄就行了。
  
2、奶农在送奶时,为增加蛋白故意添加,但蜜胺是不溶于水的,所以理论上不可能。
  
3、由于最近奶价飞涨,很多奶粉企业为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一般都会在奶粉中添加外来非乳蛋白,这种添加外来非乳蛋白的做法是明令禁止的,但这种做法基本在行业里差不多已是公开的秘密了。而生产这些蛋白的多是些非乳品专业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为追求成本,很可能在其中添加了三氯氰胺,而常规的检验是不会去检这个项目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三鹿真可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网友“始信”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