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孤山专栏】张丹红是中共外宣的一个环节 (图)

作者:孤山  2008-09-10 11:2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张丹红因为发表亲共言论而被“德国之声”停止播音

张丹红事件曝光以后,舆论大哗。德国民间政界媒体批评声音不断,华人世界更是褒 贬不一,连新华社都出来凑热闹声援张某,唯恐天下人不知。

作为德国政府的雇员,用德国纳税人的供养的德国之声广播电台的中文部副主任,公然为一个大肆侵犯人权的红色独裁政权张目,确实不可思议。但是进一步探究,我们发现这在华人圈子里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绝不是偶然现象。德国之声知道,德国的相关主管部门知道,只是心知肚明不说而已。要不是这次事情闹大了,相信内部谁也不会把这类事情揭露出来。

西方国家的中文传统媒体大抵有这么几类,一是传统侨民办的,这里有老侨民,也有台资港资的媒体;二是西方国家政府办的中文媒体,如大部分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和张丹红所供职的德国之声等;三是西方主要媒体的中文部, 如华尔街日报的中文版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中文部等。当然少不了中共自己的喉舌如CCTV4、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般人不太清楚的是,很多表面上还是"海外中文媒体"的报纸、电台、电视早就不是客观报道新闻的了,无论这个新闻是关于发生在中国大陆还是媒体所在的国家和城市。中共花费了无数的金钱和精力,处心积虑的从各个方面控制了"舆论导向",确保大部分华人在海外看到的也在中宣部定的基调上。

对于海外媒体,中共有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就是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对外使用另一个名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这种现象也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叫做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用哪块牌子看需要。控制海外中文媒体就是外宣办的任务之一。早在2002年, 美国有个叫做"JAMESTOWN"的私人基金会就写过一篇关于这方面的报告。报告列举了中共控制美国中文媒体的四种主要手段:买断所有权或控股、通过经济联系影响和中国有商业来往的独立媒体、在现有的自由媒体购买版面或时段(类似的有中国政府免费提供制作好了的节目或版面),最后但绝不是最不重要的是在现有独立媒体中安插自己的人。报告并以美国的四大主要中文媒体,即侨报、星岛日报、明报和世界日报为例说明以上四种手段是如何实现的。

这个报告出来以后六年过去了。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陆每两年一次的世界华 文传媒论坛已经举办了第四届,主题也与时俱进的发展到了"和谐世界",与会的来 自四十多个国家的400多名海外华文媒体"领军人物"在成都聚会,除了游山玩水, 还听取中共统战官员的指导并努力歌功颂德,表明收编工作基本完成,需要安插钉子 的独立媒体几乎不复存在。除了少数坚持保持独立的媒体中共渗透无方以外,其余的 几乎是千人一面,都和主旋律和谐了。
JAMESTOWN报告中没有提到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西方政府媒体中的中文部。这些年来, 中共在这方面没有少下功夫。因为这些部门属于所在国政府,所有权和控股权无法入手,直接商业来往和安插版面也不容易,安插或收买人员就成了主要手段。按照中共自己的话说,就是拉出去、打进来。这些张丹红们,平时也可以一本正经不痛不痒的批评中共,宣扬民主自由。但到了关键时候、在关键问题上,就不能含糊了。什么是关键问题?用中共自己的说法,就是"围绕诸如人权、台湾、西藏、新疆、中国威胁论、法轮功等敏感问题"。所以,当西藏和法轮功的人权被提出来的时候,张丹红就义不容辞的跳出来了。养兵千日嘛。

也许有人会说,张丹红发表的是个人观点,事关言论自由。如果张丹红的个人观点和德国之声人权、民主、自由理念相差如此之大,在德国之声工作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 。德国是个自由选择职业的国家,张完全可以从理念不合的德国之音辞职,到新华社波恩分社找个工作,这时任你如何为中共的暴行辩护,相信没有什么人会来干涉你的言论自由的。

言论自由本来应该是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张丹红在所有的问题上都和中宣部的口径高度一致,又怎么听上去句句都象新华社通稿呢?



看中国首发 欢迎转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首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