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争议的太监蔡伦为国争光
造纸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

2001年9月8日,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的雕像在他的故乡湖南耒阳落成。为纪念蔡伦对人类的贡献,耒阳市在市区的发明家广场,为其修建了一座高14.7米,重达8吨的雕像。雕像背后有一座刻绘有四大发明的大型浮雕墙。袁隆平丶黄道婆丶莱特兄弟丶爱迪生丶牛顿等32位中外科学家的雕像也坐落其周围。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人。约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生;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他出身于普通农民之家,从小随长辈种田。汉章帝刘(公元56—88年)即位后,派人至各郡县选聪明伶俐的幼童入宫。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宦者,时年约15岁。蔡伦一生在内廷为宦46年,先后因侍奉4个幼帝丶投靠两个皇太后而节节上升,位尊九卿,身居列侯。 公元121年,东汉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牵扯到蔡伦,汉安帝刘祜命令他投案。蔡伦耻于受审,即服毒自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主要根据是《后汉书》的记载。《后汉书。宦者列传》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丶创造)用树肤丶麻头及敝布丶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按现代的观点,官方是肯定蔡伦在造纸术上的发展地位的。此事后又被当时史官在《东观汉记》中有所记述,并在范晔的《后汉书蔡伦传》中明确表述,据此,蔡伦向汉和帝献纸的那一年——公元105年,作为造纸术的具体发明时间,蔡伦作为造纸术的发明人,为世所公认。

《博物志》还记载:"蔡伦始捣故渔网造纸。"《初学记》云:"伦捣故渔网作纸,名网纸。"有学者解释初捣渔网就是"打浆","打浆"被认为是蔡伦在造纸术上从植物的韧皮中提取纤维造纸的贡献之外的第二大贡献。

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第一次发现西汉古纸。1957年5月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郊灞桥砖瓦厂工地古墓中又发现了成叠的古纸残片88片。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古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丶悬泉纸丶马圈湾纸丶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为此,学者们对蔡伦之前的造纸术渊源展开了讨论,并对造纸术的发明者究竟是谁一直争论不休。

持否定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学者认为,"发明造纸术的是西汉劳动人民。东汉劳动人民在继承西汉造纸技术後,又有所改进丶发展和提高。至和帝时,尚方令(职掌管理皇室工场丶负责监造各种器械)蔡伦组织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丶物力,监制出一批精工於前世的良纸,於元兴元年奏上,经推广後,'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

而持肯定意见的学者则坚持认为,蔡伦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理由是"根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关纸的解释,在蔡伦之前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纸,都是丝质纤维所造的,实际上不是纸,只是漂丝的副产品,自古至今要造成一张中国式的植物纤维纸,一般都要经过剪切丶沤煮丶打浆丶悬浮丶抄造丶定型干燥等基本操作。而灞桥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理由是"从外观看,其纸腩松弛,纸面粗糙,厚薄相差悬殊。经过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绝大多数纤维和纤维束都较长,说明它的切断程度较差,是由纤维自然堆积而成,没有经过剪切丶打浆等造纸的基本操作过程,不能算真正的纸。或许只是沤过的纺织品下脚料,如乱麻。线头等纤维的堆积物,由於长年垫衬在古墓的铜镜之下,受镜身重量的压力而形成的片状。此外,其馀几种所谓西汉古纸,也都是十分粗糙,充其量不过是约纸的雏形。蔡伦及其工匠们在前人漂絮和制造雏形纸的基础上总结提高,从原料和工艺上把纸的生产抽调到一个独立行业的阶段,用於书写。诚然,"蔡伦纸"不会是蔡伦一手制作,但没有他的"造意",单凭尚方工匠也制造不出这种植物纤维纸来。因此,即使在雏形纸出土的今天,把蔡伦评作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或代表人物仍然是正确的,是有充分历史根据的。

有些学者还认为,灞桥纸是不是西汉的产品,也值得进一步考证。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在墓葬人的生活时代未能确切查明以前,很难对古纸的生产年代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学判断。何况该墓葬有扰土层,曾受外来干扰,不能排除後代人夹带进来的可能性;同是汉墓的长马王堆,若无其事那样完好,墓主有姓名可查,史料可靠,出土文物如此丰富,但除了千百根简策和丝织古纸帛画,并无一片麻纸。有的研究者还从出土的灞桥纸上辨认出上面留有与正楷体相仿的字迹,酷似新疆出土的东晋写本《三国志•孙权传》上的字体,据此认为灞桥纸可能是晋代的产品。

其实,蔡伦在兼管尚方时,就已因作出推动手工业工艺发展的事而得以留名于后世。他在主管尚方期间,曾"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后汉书•蔡伦传》后汉书中的这段话有近代考古发掘实物为证。当时所造器物在质量丶性能及外观上确是精工坚密,堪为后世仿效。说明蔡伦在兼任工官时亦尽心尽职。尚方令这项工作使他对工业技术发生兴趣,他每有空暇即闭门谢绝宾客,亲至现场作技术调查,掌握了有关工业技术知识。他的创新精神,对发展当时金属冶炼丶铸造丶锻造及机械制造工艺方面起到不小的作用。他对工艺技术的最大贡献在造纸方面。先秦时中国书写纪事用的是竹简丶木牍及缣帛。但简牍笨重,丝织物昂贵,均不便使用。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需要廉价易得的新型材料取而代之,为此人们作了各种探索。他掌管宫内文书档案时也深感"帛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于是他决定造出比西汉纸更好的纸。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他认为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质量,就可以使纸张为大家接受。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树皮中所含的木素丶果胶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东汉时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有利於提高纸浆的质量。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他在尚方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刘肇,汉和帝很称赞他的才能,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

蔡伦献纸之後,造纸技术和纸张广为流传,纸成为竹简丶木牍丶缣帛的有力竞争者,到了三丶四世纪就基本上取代了简帛,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人类有了文字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纸草来记述历史;在古代的欧洲,人们还长时间地利用动物的皮比如羊皮来书写文字;而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丶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丶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丶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於书写。到了汉代,由於西汉的经济丶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书写工具的改进已成为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纸也就被发明出来了。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造纸术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丶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後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传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革丶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丶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丶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造纸的发明与传播,使文字的载体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识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实现,从而极大的推动了世界文化,经济的发展。

在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十八世纪初的两千年间,我国造纸术一直居於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古代在造纸的技术丶设备丶加工等方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艺体系。现代机器造纸工业的各个主要技术环节,都能从我国古代造纸术中找到最初的发展形式。世界各国沿用我国传统方法造纸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

当然,国内学者还会就造纸术的发明人争论下去。但是,我们或许应该从深层次去认识人类社会古代历史的发展规律。我们常人社会是按照历史规律在发展的,人类想自己怎么发展,达到什么目标,可是那个高级生命可不是这样考虑的。其实人类科学怎么发展,也是随着历史的安排在发展的,你人为的想达到某一目地,也是达到不了的。

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是中国社会第一次在皇权政治体制下经历了稳定的发展,对中国的社会传统和文化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刘邦及文,景二帝,明智地吸取了秦朝的经验教训,以黄老之术(道家思想)治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当时着名的儒学大师是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由于他的宣传,并且设立了博士,建立了专门从事教育的大学性质的机构—太学。汉王朝利用儒士等对社会进行教化。在太学,郡县学校和私学讲坛上,儒家经典成了主要教材,用今文(隶书)来注释和讲解古文经典的学者们把言简意赅的原文搞成了百余万字的长篇巨着,再加上经学家们在注解古文时动辄万言的学风,春秋以来的书写材料竹简,木牍和丝棉已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了。所以,在西汉前期已发明了植物纤维造成的麻纸(灞桥纸),而东汉和帝时监制宫廷器物制造的太监蔡伦于公元105年,改进了原先的造纸术,用麻类,绳头,鱼网,破旧丝绸和树皮等造出了质量优良的蔡侯纸。因此,到了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某一科技发明,都不是偶然的。是高级生命"安排着人的社会发展。你比如说像到了中国古代,派下一个神来让他来造纸;,派下一个神来做指南针。他是完成了这件事情给大家用了,也不需要全部社会动起来,也不需要有这么一个什么(现代实证)科学。"

因此,下面几件与蔡伦有关的事件的发生,就不是偶然的了:

1990年8月18日至22日在比利时马尔梅迪举行的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一致认定,蔡伦是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中国是造纸的发明国。

美国《时代》周刊2007年11月2日公布了2007年各领域的最佳发明,并同时公布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国的蔡伦榜上有名。这份名单上的人物有的名声显赫,有的也许不为太多的人所熟知,但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就是《时代》周刊评出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名单: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年到212年)

阿基米德着名的螺旋杆,也就是一种水泵至今还在使用。据说他曾在浴室洗澡的时候,突然悟出了水置换法则,就不顾一切地从浴室跑出来,嘴里高呼"我发现了!

艾尔-加扎利(约公元1150年到1220年)

艾尔-加扎利被认为是现代工程之父,这名阿拉伯学者发明了编程机器人和50件其他机械器件,例如连接真空管的水曲柄和水泵。

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65年—300年)

欧几里德是几何学的创始人,他带给我们第一本数学课本,在课本中,他通过逻辑推论证明了各种定理,他是我们所有数学的"基石"。

蔡伦(约公元50年—121年)

蔡伦是一名中国古代太监,他曾在昂贵的丝绸和竹板上书写过,但是,他发明了造纸术,用树皮丶鱼网和竹子压制成纸。

(以下发明家略)

让我们记住:

"公元105年,生于湖南耒阳的蔡伦发明了植物纤维造纸术。近1900年来,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传遍全球,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本文留言

作者化日新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