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近几天欧美报章有关中港台的报道和评论

刘翔因伤退出比赛。

周二的《金融时报》在头版刊登了刘翔退出比赛时表情痛苦的照片。内页文章说,刘翔的伤让整个中国震惊。

文章说,刘翔不仅是多面奖牌的获得者,还是中国的偶像、负载着中国的希望。文章提到,四年前他在雅典奥运会夺取金牌的时候,他本人和中国媒体都曾经把胜利提到一扫对中国人"东亚病夫"偏见的高度,如今,尽管有很多人对他表示同情和理解,但也有不宽容的声音,有人在网上说,"东亚病夫"又回到了他的身上,还有人呼吁抵制他做广告的产品。

铁腕失控?

说到网上评论,奥运开始来网上言论控制的放松使中国网民的言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胆尺度,因此《星期日泰晤士报》说,中国的铁腕控制已经开始失灵。

文章作者注意到,目前中国网民的言论已经从对开幕式好坏和一系列造假做法的品评转移到了以中国国情奥运花这么多钱是否值得。而且,一些敏感议题比如中俄边界条约和中日合作开发东海气田的协议都再次成为网上讨论的对象。

争议、关注

围绕北京奥运的一些争议并没有随着比赛进程的发展而被人忽视。周六的《泰晤士报》就说,尽管中共领导人想尽力避免民族问题成为奥运期间的话题,人们发现,开幕式上身穿56个民族服装的孩子都是汉族的小演员。

文章提到了北京奥组委的辩护之词,同时提到多数中国人都觉得用汉族孩子很正常,但也有人指出这是汉族的中国主导一切、对少数民族缺乏包容的一个实例。

针对有关中国体操运动员年龄的争议,《星期日电讯报》的大字标题说:"比赛不是孩子的游戏"。文章配发了中国女子体操队的大幅照片,但也提到了包括英国在内其他国家少年运动员的问题。就中国以护照证明自己运动员年龄的辩护,文章引述世界体操教练Bela Karolyi的话说,人们不是傻子,护照毫无意义。

周二的《泰晤士报》还报道了美国牧师在昆明被没收三百多本中文《圣经》的消息。文章说,他们在机场的30小时抗议以失败告终。同一天的《泰晤士报》还提到,北京奥运期间指定用于抗议活动的公园安静祥和,因为77份示威申请无一得到批准。

奥运改变中国?

周一的《泰晤士报》把目光放到了奥运之后的中国。文章提到,奥运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仅外国游客数目的下跌就足以说明问题,更重要的是随着奥运火炬的熄灭,中国不得不又要去面对维持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这一奥运光环难以遮掩的两难经济局面。

周二《泰晤士报》另外一篇评论纵论从雅典到北京奥运对主办国的影响。文章说,奥运使外部世界有一个进入中国的短暂机会,壁垒既然已经打破,再恢复就不太可能。中国的旧体制内正在孕育着新的生命,作者说,马克思当年认为,催生的动力是暴力革命,但如今奥运的作用不可小视,作者认为,奥运可能带来的结果恐怕比中国申办的初衷要更为深远。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