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忌的国家 失败的杜哈

在美国次级房贷风暴席卷全球,高油价及粮价使许多国家喘不过气的非常时期,日内瓦又传来世贸谈判破裂的消息,不仅使人怀疑世贸组织(WTO)的适当性,往后甚至可能出现相互竞争的裂解性区域贸易集团。

反全球化浪潮在已开发及开发中世界均方兴未艾,此际诚非达成世贸协定的大好时机。根据WTO的章程,所有协定必须全体会员国一致同意始得生效。杜哈回合世贸谈判7年前展开时的一项假设是,已开发国家可能愿意放弃保护农业的政策,俾为穷国的农民创造更多机会;已开发国家则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发中国家能对其开放工业产品及服务业的市场。美、欧、日的行进方向大致正确,虽幅度仍嫌不足。

谈判破裂可能产生许多严重的后遗症,并导致各国无法针对如何有效因应全球暖化趋势,以及阻止核武扩散等课题达成共识。

这次谈判失败后立即的影响是,欧盟宣布,早前与拉丁美洲香蕉出口国就降低香蕉入口关税达成的协议失效,因为这项协议是杜哈回合协议一部分。谈判破裂,欧洲就不需向拉美以至其他国家蕉农开放市场,蕉农的生计势将受到影响。

这次谈判失败,印度及中国等开发中国家不需放宽美国工业制品的进口 ;但印度的农民,仍要与有政府补贴的美国农民竞争市场,当然是争不过,生活继续受苦。

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失效。与贸易协定相同的是,替代性的气候协定必须全体与事国家同意始得生效。WTO的153个会员国经常无法达成共识决。"国际永续发展研究所"的郝尔表示:"这将严重打击多边互信。如果我们未能消弭开发中国家的猜忌,气候协定必不可能诞生。"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