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 最坏时刻还没过

美国房市崩盘引发的金融体系紧缩,加上商品价格飙涨带来的通膨压力,全球经济下半年依旧乌云密布。对投资人来说,最坏的时候可能还未过去,却眼睁睁看着"避险绿洲"一个个消失。

欧洲与日本的经济情势严峻,新兴市场的通膨日益恶化,认为全球经济不会被美国拖下水的"脱钩"论调逐渐销声匿迹。全球股市今年相继步入熊市,充分反映市场的悲观气氛。

美国经济上半年的表现优于预期,即便在高油价与信用紧缩的双重打击下,第一季仍有1%成长,第二季的数字很可能介于2%到2.5%。联邦准备理事会(Fed)对今年经济成长率的预测区间,已从4月的0.3%到1.2%上修至1%至1.6%。

但这对下半年反而可能是个坏消息,信用紧缩与物价上涨的趋势依旧没有减缓迹象,可能在下半年集中发作。许多放款、营建与投资计画都是在问题爆发前就已签订,信用紧缩对实质经济的冲击只是延后出现。美国政府1,100亿美元的退税方案暂时增加美国民众的消费能力,也可能粉饰第二季的经济表现。

投资人稍早的乐观看法是,美国经济在上半年触底之后可望快速"V型"反转;现在,分析师认为美国经济有可能需要两次触底,才能完成"W型"的回升。更悲观的看法认为,美国经济将陷入长期不振的"L型"衰退,直到2011年房市稳定后才有希望。无论是W型或L型,经济在下半年马上好转的机会不大。

投资人原本寄予厚望的欧洲与亚洲市场也黯然失色。欧元与油价同步走高,重创欧洲出口业,扮演火车头的德国经济可能在第二季萎缩1.5%。法国的消费需求降温,西班牙的房市泡沫正在破灭,整个欧元区与英国都急速迈入衰退。

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受到通膨所苦,纷纷调整货币政策,区域各国央行被迫进入升息循环。美元联系汇率以及刺激成长的低利率是许多新兴国家长期采用的政策,但越南的教训说明,长期把通膨置之不理会有什么样的毁灭性结果。期待忙着压抑需求、打击通膨的新兴市场在下半年拯救全世界,恐怕并不实际。




本文留言

作者陈家齐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