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黑洞──中国、印度

当世界上37%的人口同时大幅提升消费能力、改善生活环境时,那你应该感到些许忧心,因为,这会造成全球资源短缺、物价大幅飙升。而现在,这个状况就正在发生当中,中国和印度两大新兴市场,正饥渴地吞食全球资源,再多的石油也喂不饱这两只巨兽。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多的国家,在经过世界银行以购买力评价法重新估算后,经济实力已经超越德国、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仅次于美国,而且每年还以11%左右的速度在成长当中。经济实力排名世界第四的印度,人口数达到11.4亿,是世界第二多,2007年的经济成长率则超过了9%。

中国高价管制策略,拉抬全球原油狂飙

为了要支撑如此庞大的人口生活需求,以及处在起飞阶段的经济发展,中国和印度对石油的需求与日俱增。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统计,中国在2007年的石油消费量,已经达到3.68亿吨,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印度也不遑多让,去年石油消费量也有1.28亿吨。虽然中、印两国"只"占了全球消费量的12.6%,但是这两个国家都正朝向美国看齐,能源消耗的潜力很惊人。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预计,2008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增加80万桶,而其中超过一半的需求增长,就是来自中国。

中国更被指责为油价大幅上涨的元凶,因为中国长期管制汽油、柴油和电力零售价格,造成市场机制无法正常运作──即透过高涨的价格来冷却需求。中国政府长期坚持的限价政策,如今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通膨问题延烧全球,对中国价格管制的政治压力,甚至可能超过汇率政策,成为中国最具争议性的国际经济议题。

根据《华尔街日报》指出,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Henry Paulson)近期谈及能源的次数明显增加。他敦促中国政府放弃能源价格控制措施,声称美国在上世纪七○年代经过痛苦的经历之后才发现,这种做法行不通。

6月18日,更有十六名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向布希政府陈言,指责中国的价格管制是油价上涨的原因,敦促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给中国施加压力,参与连署者,包括前总统参选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他们在信中写道,美国人在加油站看到的情况,某种程度上是由中国发生的事情所导致的。

石油进口重度依赖,间接引起国际紧张

因为中国龙与印度象对全球新增原油需求动见观瞻,国际能源署自2007年出版的《世界能源展望》中,就特别把中、印两国对石油的需求绑在一起,分析全球要提供多少能源,才能支撑这两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一起成长。国际能源署认为,2030年时,发展中国家对一次性能源的消耗量,将会成长74%,而中、印两国就占了其中的45%,成为未来二十年内,消耗能源最主要的市场。

其中,交通运输业对石油的需求,将会成为拉动中、印两国石油消费的主要力量,这是因为工业、发电还可以用煤碳、核能来产生能源,但是交通运输却必须在运输方便的需求下,高度仰赖液体的石油来做为动力。尤其是中、印正值民众消费力大幅提高的阶段,汽、机车数量皆以倍数成长,中国将在2015年时,超越美国成为新车销售量最大的市场,2030年时,就会有2.7亿辆汽、机车在中国土地上奔驰,较目前增加六倍。

但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却仍无法供应本国高速成长的消耗量,必须和印度一样,大量依赖外国,尤其是中东地区所进口的石油。国际能源署估计,中、印两国在2030年时,石油进口量将达到每天1910万桶,是2006年时的3.53倍,比现在石油消耗大国──美国与日本,两地进口量的总和还高。

这种对外国石油高度依赖的问题,逼使中、印两国藉由商业力量四处向外国买油,甚至必须采用政治手段,拉近与产油国之间关系,以确保石油供应无虞。国际社会就相当担心,中、印会为了满足石油需求,而与苏丹等人权纪录差的国家发展关系,甚至以核武来换油,使得国际政治情势更加紧张。

提到20世纪的石油危机,人们脑中立刻联想到中东地区,进入21世纪,新石油危机的关键字已经改变,他们是"中国龙"与"印度象"。...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陈竫诒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