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十大红颜薄命(图)(下)
NO.6 王昭君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 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千百年来,人们在肯定王昭君的历史功绩时,也对其个人命运给予了深切同情。杜甫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可谓王昭君的千古知音。王安石的明妃曲更是自出机杼:"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全诗从人性角度出发,对这位为国牺牲一生幸福的刚强女子的命运作了新的解读,感喟之情,溢于言表。
NO.7 貂禅
貂禅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当然不忿。董卓老奸巨滑,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最终铲除了董卓。
貂蝉是《三国》这部男人戏中为数不多的几位女性人物之一,并且是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门楼上的殒命。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
但是,如果说貂禅是自愿成为连环计的工具,那只能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貂禅以倾国倾城之姿,沦为薄情寡恩的王允的歌女,又被迫周旋于董卓、吕布之间,身不由己,其情堪哀!后来貂禅不知所终,如果不是死于乱军之中的话,逃离苦海的她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呀!
NO.8 杨玉环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的一曲《长恨歌》,让后人永远记住了杨贵妃的绝世风华。如《旧唐书》所述:"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而《新唐书》里的评语也大致相同。杨玉环除了容貌出众,更令玄宗神魂颠倒的是她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史载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这就难怪他会将她视为自己的艺术知音和精神伴侣了。这一点,从他"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的欣喜语气里便可知。
后来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一代佳人,自此香销玉殒。
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尽管她被赐死时,"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但是自私的唐玄宗终究没能留下杨玉环的性命。当年的万千宠爱,换来的只是一条白绫,杨贵妃泉下有知,不知会作如何感想?
红颜薄命,古今一辙使人哀!
NO.9 柔福帝姬
柔福帝姬,就是宋徽宗三十四个女儿中的一位,她在靖康二年(112)与徽宗、钦宗及赵氏宗室一起,被掳归金朝,成为离乡背井的亡国奴。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有一女子来到宫廷,自称是柔福帝姬,从北方逃归。高宗命老宫女察验,觉得这女子相貌确实很像柔福帝姬,用宫中旧事盘问她,也能够答出八九不离十,唯一值得怀疑的是这女子的一双大脚,如何想像金枝玉叶的公主会生就一双天足呢?面对一双双怀疑的眼睛,那女子毫不惊慌,不胜悲苦地解释说:"金人驱逐如牛羊,曾赤脚步行万里路,怎能保持原样?"宋高宗觉得言之有理,尤其是听到这女子能够直呼其小字,便不再怀疑,下诏让她入宫,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又为她选择永州防御使高世荣为驸马,赐予嫁妆一万八千缗。此后,高宗对她宠渥有加,先后赏赐达四十七万九千缗。
绍兴十二年(1142),高宗生母显仁太后从北方归来,见到高宗,悲喜交加,拉着高宗衣袖垂泣不已。突然,她停止哭泣,急急告诉高宗说:"金人都在笑话你呢!说你错买了颜子,柔福早已死了。"(当年京师有颜家巷,制作的各类器物都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极不坚实,因此时人称冒牌货为"颜子"。)高宗闻言大惊,立即下令将柔福系狱审讯,才真相大白:原来这女子是个女巫(或说是女尼),曾经遇到一个宫女,那宫女说她容貌与柔福帝姬十分相像,又告诉她许多宫中琐事,于是她就冒名顶替,享受了十多年荣华富贵,使南宋王朝为人笑柄。轰动一时的真假公主案,以柔福被杀告终,最可怜的是那驸马高世荣,人们嘲笑他说:"向来都尉,恰如弥勒降生时;此去人间,又到如来吃粥处。"
然而,柔福虽然被诛,民间却流言纷纷,为她抱屈者大有人在。《四朝闻见录》、《随国随笔》等笔记,都记载了这样一种说法:柔福帝姬实为真公主,显仁太后在北方多年,有许多不愿为国人知道的隐事,见柔福逃归,怕她泄露,因而强指为伪,亟命诛杀。高宗因奉母命,也容不得柔福辩解,最终使她死于非命。柔福帝姬在北国受尽屈辱,好不容易返回故土,却遭奸帝毒母出于不可告人目的的陷害,以致惨死。而高宗母子居然得以长寿,用梅毅先生的话说,真是苍天无眼哪!
NO.10 陈圆圆
陈圆圆,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本姓邢,名沅,字畹芬。为苏州名妓,善歌舞。初为田畹歌妓,后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曾被俘。三桂降清,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民间传说称吴三桂降清是为了她。
陈圆圆母亲早亡,从养母陈氏姓。圆圆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为称"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遂派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选美。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田畹占为私有。一日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一见倾心,后吴三桂纳圆圆为妾。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在一片石攻破李自成,陈圆圆复归吴三桂。后吴三桂为滇王,圆圆随往,以女道士卒于云南。
陈圆圆的故事,版本很多。但笔者至今未见能超越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的描写者。尤其是金庸借陈圆圆之口对其所作的评价更是一针见血:"我不是人,只是一件货色,谁力气大,谁就夺去了。"
作为明末清初肮脏政治环境中一个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弱女子,陈圆圆只能随波逐流,任人摆布。最终只能伴随青灯黄卷了此残生,至今思来,仍令人感伤莫名!
- 关键字搜索: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