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 是床是凳?

诗仙李白名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新解,李白诗中所写的「床」,不是睡觉的床,而是「马扎」─北方一种可以折迭的小板凳,古称胡床。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央视《百家讲坛》上抛出上述惊人观点,闻者无不哗然。日前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唐代石木享上,看到「胡床」造型,几乎与和现在的马扎一模一样。

胡床约东汉末年传入中国,由于系从西北域传来,因而加上「胡」字。《后汉书‧五行志》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珥珥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当年在宫廷相当普遍。《三国志‧魏书》记载说,当年曹操西征时,还坐在胡床上指挥军队过河。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文物鉴定专家杨泓先生对胡床有深入研究,他认为胡床有两个特点,首先胡床是一种便于携带的轻便家具;二是一种坐具,坐的姿势与中国古代传统坐法不同,不是席地或者在床上那种双足后屈的方式,而是下垂双腿,双足着地。古代的胡床是今天使用的轻便折迭凳,也就是北京俗称的马扎儿。

另一位知名学者汪宏华认为各方争论、重解《静夜思》,显然没有完全理解李白的故乡情怀,尤其是床前明月光之床字的含义,人更是亵渎唐诗艺术。

在古代,床可以理解为桌或凳,他认为李白诗中的床的涵义非常清晰,它是一个用来强化寒冷体验的道具,因为在静夜、寒舍,床还是相对最温馨的窝巢。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