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札特的一生(图)
莫札特与海顿 , 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
1756 年 1月 27 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兹堡(Salburg),这个城市现今隶属于德国的巴伐利亚(Bavaria),巴伐利亚是德国最大最古老的一州。 莫札特的父亲雷欧波得 " Leopold Mozart " 来自德国的奥格斯堡,是德裔奥国音乐家,先是在萨尔斯堡大主教乐队檐任小提琴手,然后逐渐晋升为宫廷作曲家和副乐长,他一共有七个小孩(另一说是六个),但其中五个都夭折了,只剩下莫札特和他的姊姊,在小提琴的历史上极重要的著作[小提琴演奏法](Versuch einer grudlichen Violinshule)就是雷欧波得.莫札特的著作。
当莫札特快学会走路的时候,便时常爬到钢琴的椅子上, 整天好奇的弹三度和弦,因为这是他最喜欢的音,不久之后,他也会拉小提琴了,所以时常跟全家人一起合奏。六岁时写了一首美妙的钢琴小步舞曲与小提琴奏鸣曲, 充分展现了他对美 丽旋律的爱好, 虽然音符简单,但是细听之下却仍能发现在精致的模进下不落于任何幼稚的味道。八岁时甚至于写出第一首交响曲,他的父亲雷欧波得.莫札特发觉了他不仅有音乐才华,甚至是世上罕有的天才,于是放弃了为自己谋前途的计划,倾全力让这小孩接受最完善的音乐教育,同时也打算将此神童带至各地宣扬。所以莫札特在音乐上的成就,除了天赋异秉之外,他的父亲雷欧波得.莫札特也是最重要的推手。
他们一家人开始了欧洲之旅,首先到了慕尼黑,在公爵马克斯米兰御前献奏,获得了高贵礼物,到了维也纳,立刻被召往仙布伦宫御前演奏,当然备受喝采,莫札特当时甚至在国王要求下以绒布盖着琴键演奏,由于维也纳的成功,他父亲乃计划带莫札特前往巴黎,当时巴黎是欧洲的文化中心,凡是任何人欲博得名声,就非前往巴黎不可。 1763年夏天他们又开始启程,经过了奥格斯堡、曼海姆、法兰克福、布鲁塞尔,到了巴黎,在法兰克福演奏会上,德国伟大的先哲歌德也曾在此聆听,他在日后的回忆录中大大赞扬莫札持的琴艺。
莫札特在这个时期接触到了各地不同风味,不同型式,不同特色的音乐,这些经验对他极为重要,他日后的作品融合了这些素材,故而有一种世界性,巴黎之后又到伦敦,在那里结识了大巴哈的么子克利斯强 . 巴哈,莫札持从他那儿获益良多,之后再至荷兰,结果得了天花,差点夺取他的视力及听力,还好在半个月后痊愈,这一种旅行虽然使莫札持闻名遐迩,同时也学到了各地的音乐,可是对他的健康却有害无益,莫札特之所以英年早逝,这样的工作过度有必然的影响。
莫札特回到了家乡萨尔斯堡后只住了十个月又往维也纳去了,到了维也纳他开始日夜不停的作曲以应付他人,他写了 " 装呆姑娘 "、" 巴斯强和巴斯倩 " 两首歌剧,为孤儿写了弥撒曲以及六首交响曲。他后来应聘为萨尔斯堡吉廷乐长,但没有薪水,不久他又与父亲前往义大利,在罗马的教堂他听到一首九声部的 " 慈悲经 " 后就将音乐背起来,回到旅馆时将乐谱全部抄录下来,到了第二个礼拜,莫札特将这些谱夹带在帽子里再到教堂去聆听此曲,结果只发现少部份的错误而已,因为当时教会是严禁抄写乐谱的,这件事传开之后罗马人便要求他公开在一个音乐会场合中唱唱看,结果莫札特流利而且非常正确的唱出,使众人都吓一跳,轰动了罗马,因此还荣获教皇颁发 " 黄金马刺十字勋章 ",从此他常在信尾签上 " 骑士 " 。
14岁时 , 他的歌剧 " 米提达德王 " 在米兰上演 , 所向披靡 . 之后 , 他又写了歌剧 " 耳巴的阿思卡尼 " , 在米兰又得一次大成功 . 莫札特的一生有数次义大利之行 , 最后一次是在他十六岁时 . 在义大利这样一个歌声的园地里 , 莫札特自然地受到义大利歌剧的强烈影响 . 虽然十六岁之后莫札特再也没有踏上义大利的土地 , 但是他惊人的记忆力早在 十四岁那年默出西斯汀教堂的九声部合唱曲时就得到了证明 . 也因此他的一些作品融有义大利的歌唱风格。
当莫札特游遍了欧洲所有的大城市之后 , 他希望能找到一份固定的职业 , 但他去维也纳与慕尼黑都是败兴而归 , 只好在萨尔斯堡待了两年半之久 . 在这期间他一共完成了约 80 首作品 , 其中还包括了为萨尔斯堡市长哈夫纳的音乐晚会而作的 " 哈夫纳小夜曲 " 与歌剧 " 牧羊国王 " . 在萨尔斯堡他的情况愈来愈糟 , 与大主教关系愈来愈坏 , 终于在一次口角后他辞去了工作 , 由母亲陪他同去维也纳 . 到了巴黎后母亲瘁然去世 , 这对他的打击十分大 , 他在那儿写了几首曲子 , 也相当成功 , 但曲中强烈流露出他对母亲的怀念与痛苦 , 如"a小调钢琴奏鸣曲"便是一例。
在失去亲情的痛苦打击与对工作始终无着落的情况下 , 莫札特深刻地体验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 因此他的作品也益加臻于圆熟 . 他也开始写作德语歌剧 , 因为那时是羲大利语歌剧的天下 , 许多德奥人都希望能有自己语言的作品 , 但因无专才写作始终不成气候 , 莫札特因此开始大显身手 . 他写了 " 后宫诱拐 " , 音乐自始至终都洋溢如春风般的主动 , 这部可说是完全表现了莫札特特色的第一出歌剧。
莫札特恋人无数 , 只是都不长久 . 真正令他燃起爱火的是韦特 . 爱罗西亚 . 在多重波折及莫札特举棋不定下 , 爱罗西亚最后与一名演员结婚 . 而与莫札特共结连理的是她的妹妹康丝坦茨 . 康丝坦茨是一个庸俗的妇女 , 没有崇高的道德感 , 没有敏锐的感觉 , 也没有虔诚的宗教心 . 对于莫札特宏大的志愿和音乐世界她一点也无法理解 . 在她而言莫札特只是个爱自己和会赚钱的男人而已 . 康丝坦茨显然非一位好妻子 , 持家不严 , 挥霍无度 , 尽管莫札特很努力地工作 , 一家仍是处于穷贫之中 . 莫札特去世后 , 康丝坦茨便改嫁给顾问官尼森。
莫札持在维也纳成功后又开始忙起来了 , 有时教音乐 , 有时拜访名士 , 开音乐会 , 参加集会 . 但他的生活并不安定 , 还是没有人固定雇用他 , 加上他不会用钱 , 而妻子康丝坦茨没事就买新衣或外出大吃 , 搞得莫札特必须日日夜夜作曲来填补她的消费 , 这种情形一直到他死都不曾改变 .
在生活的压力下 , 莫札特始终保持着开朗的态度 . 所以像奏鸣曲 , 室内乐 , 钢琴协奏曲 , 交响曲及歌剧等作品都陆续不断推出 . 继 " 后宫诱拐 " 后他又完成了 " 费加洛婚礼 " , 凭着他那美妙的音乐充份表现角色不同的特点 . " 费加洛婚礼 " 首演当晚极为轰动 , 几乎每首咏叹调都当场应观众要求再安可一次 , 结果整出歌剧一直到半夜才演完 . 虽然在维也纳虽颇受人敬仰 , 但这都市并非真正了解他的音乐 , 他也很感失望 . 之后他接受了波米亚首都布拉格邀请动身前往 , 在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 . 莫札特十分喜悦于这样气氛 , 因此他又作了一出歌剧 " 唐 . 乔凡尼 " , 这部歌剧成为整个欧洲音乐史上最崇高的杰作之一。
莫札特的作曲方式很难为一般人所想像 . 因为他天生是一位音乐天才 . 例如 " 唐 . 乔凡尼 " 的序曲就是首演的前晚在听着 " 阿拉伯神灯故事 " 而灵感大发写出的 . 还有一次 , 他答应了别人写一首三重奏曲 , 但他又想去玩滚球 , 因此他决定一起完成 . 他一面玩球一面谱三重奏曲 . 轮到他时就去玩滚球 , 下场之后就埋头作曲 , 竟然也完成了一首优美的曲子 . 莫札特随时随地可以作曲 , 不论走路或与别人谈话 , 他的脑子总是不停地作曲 , 不停地幻想 . 特别是坐在马车上的时侯 , 莫札特的童年有很多时间都在马车上度过 , 因此马车奔驰的辘辘声特别容易在他脑中化成美妙的节奏与旋律。
从布拉格回到维也纳后宫廷作曲家葛路克去世 , 皇帝任命莫札特为作曲家取代葛路克的职位 . 莫札特当然高兴不巳 , 可是这份近乎名誉的职位并无固定收入 . 莫札特似乎总是这样的命运 . 但同时他的作品也更圆熟 , 更完美。
由于十八世纪对音乐家很不尊重 , 以致才能洋溢的莫札特只能在皇室贵族间卑微的生存 . 虽然莫札特一向就像顽童一样 , 天真活泼 , 爱开玩笑 , 不过在他的心里实际上却隐藏了一片阴影在写信给他父亲时常常提到了有关死的问题 . 这也许在此透露了他心中真正的阴影 , 或是对他英年早逝巳有了顶感。
莫札特会有当时的成就 , 几乎全是他的父亲一手栽培出来的 . 所以莫札特一生之中都以他的父亲为中心 , 有任何问题立即向他表示 . 他父亲去世时正是莫札特在谱写 "唐 . 乔凡尼 " 的时候 . 莫札特在他父亲活着时候处处违背他的心意 , 如与萨尔斯堡大主教交恶之事让他父亲的立场十分为难 . 他的父亲属于旧派的作曲家 , 也不赞成莫札特的作曲方式 . 对莫札特的婚姻他父亲也不同意 . 在到了维也纳看见了康丝坦茨的作为后 , 更是对莫札特之结婚十分不谅解 . 因此父子间的想法与作法背道而驰 , 他父亲也在这样完全失望而无慰藉的情况下去世了 .莫札特对此之内疚与痛苦始终不能解脱 , 也因此这样深刻的痛苦在他日后的作品上表露无遗。
莫札特在维也纳的经济情况日渐拮据 , 因此他又想到外地去再试试运气 . 于是 1789 年他又访问了布拉格 , 莱比锡 , 德勒斯登 , 柏林等都市 . 到了柏林他应召前往皇宫 , 莫札特一共呈献了三首弦乐四重奏给当时的普鲁士王腓德烈 . 威廉二世 . 且博得褒扬 . 1790 年冬天他回到维也纳 , 那时维也纳奥皇约瑟夫二世驾崩 , 雷奥液德二世即位 , 莫札特所受的待遇每况愈下 . 新皇的加冕典礼定于法兰克福举行 , 音乐由义大利的萨里耶里 " Salieri 1750 - 1825 " 作曲 . 此人就是电影 " 阿玛迪斯 " 中谋害莫札特的主谋人 . 也是在宫中与莫札特竞争的对手 . 事实上萨里耶里也是贝多芬的老师 , 他也有一些作品 , 也许他是宫廷中与莫札特竞争的对手 , 但若把他说成是谋害莫札特的人那就有点不公平了 . 莫札特并不死心 , 于是决定前往法兰克福再试一次运气 , 他亲自演奏了新的钢琴协奏曲 , 奈何到场的人数并不多 . 后来这首曲子被称为 " 加冕协奏曲 " . 从此莫札特的命运自此开始越来愈惨。
1791 年 3 月莫札特的剧院经理朋友达 . 朋特委托他写一出德语歌剧 , 这家剧院不是皇室的高级人士所听的 , 而是在维也纳郊外的中下阶级的流行德语剧院 . 莫札特并不以对象为平民而拒绝 , 反而高兴的接下任务 . 他长久以来就希望能再写一部德语的歌剧 . 达 . 朋特为让莫札特专心作曲 , 特别把公园里一间漂亮的小屋子租下来给莫札特住 , 当时他的妻子正外出疗养 , 因此莫札特可以十分愉快专心的完成这部歌剧 " 魔笛 "。
魔笛于 1791 年 9 月 30 日首演时大为轰动 , 为了答谢观众的爱护 , 他亲自指挥 . 莫札特在魔笛接近完成之时的 1791 年 7 月的某一天半夜突然来一位身披黑色披风的男子请他写一部安魂曲 , 莫札特当时吓了一跳 , 认为这位男士是死神 , 但因为实在缺钱用 , 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或许是预感死之将至 , 也或许是这位黑衣人的安魂曲委托事件 , 魔笛的后半段曾经出现过类似安魂曲的曲风 . 由于 " 魔笛 " 的成功 , 莫札特差点忘了这件事情的约定 , 突然一夜那名男子又再度出现来催促他早日完成 , 后来才知道这位灰衣男士是瓦赛克伯爵的仆人莱特盖普 . 这位公爵就是有将别人的作品当做自己创作发表的可耻习性 , 后来伯爵在妻子的忌日亲自演奏莫札特所作的安魂曲 , 莱特盖普则是伴奏者。
莫札特对此人此事感受到强大的压力 , 日日夜夜都在思索着安魂曲的歌词 , 因为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健康 , 再加上常常夜里作曲的苦工 , 他的身体更加嬴弱 , 这时他巳感觉到他在为他自己作一首安魂曲了 . 到了11月 , 莫札特己病得无法起身 , 不过他仍未放弃自己的这份责任 , 依然照样工作 . 为了赶在约定时间交出曲子,莫札特常常一边流泪一边作曲,以致病情急遽恶化,终于在十二月四日夜晚写到第三部续唱的第六曲目第八小节时 , 莫札特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再继续提笔了 . 他觉悟到自己的大限已至 , 立即招呼弟子朱斯麦瑞前来枕畔 , 指示曲子的未完部份 . 12 月 5 日 0 时 55 分莫札特终于撒手西归 . 莫札特死后 , 未完的安魂曲由朱斯麦瑞继续完成 .当他死时家中分文不剩 , 只好把他埋葬在十分廉价的平民公墓内 . 遗体首先放在当初他与康丝坦茨结婚的史德芬教堂然后前往墓园 , 但因遇到暴风雪 , 送葬的人只好半途折返 , 只留下莫札特孤单地被埋在无名墓园内 . 第二天再去确认他的墓地时却永远无法找到了 . 因此莫札特之墓就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过了很久 , 当世人公认莫札特为旷古未有的伟大音乐家时才动员在墓园作调查挖掘 , 结果仍是无功而返 . 最后只好随意选个地方替他立了个墓碑 , 算是对他的敬仰 . 他的弟子朱斯麦瑞也遵照了莫札特的愿望把安魂曲补写完毕 , 以后每逢后世纪念莫札特时都是演奏此曲 , 听者无不动容 .像天嫉英才此话应用到莫札特是十分恰当的 . 他一生坎坷 , 终身贫困 , 但他始终乐观与赤子之情 . 那时代的人对他的一些言词与作风无法茍同 , 对他的音乐也只是欣赏 . 但莫札特死后有知的话他应可安息 , 因为我们己从他的作品中洞澈真情了。
虽然英年早逝 , 莫札特的音乐才华却是史上难见的 . 他对歌剧 , 交响乐 , 协奏曲 , 室内乐 , 独唱曲 , 钢琴曲 , 合唱曲等各种音乐形式皆擅长 . 从小活在大人世界里的莫札特 , 长期在宫中生活接受大家的赞美 , 以致于长大后人格变的诡谲复杂 . 他说话总口无遮拦 , 往往把自己对其他音乐家的评断全盘托出且少有赞词 , 举措高傲 , 眼高于顶 , 在音乐界难交到真心朋友。
莫札特绝对是热爱生命及人类的 , 这可从他的最后一部歌剧 " 魔笛 " 看到 . 第二幕第十二场 , 编码第十五号的咏叹调 , 由萨拉斯特罗唱出 " In diesen heil gen Ha ! len kennt man die Ra che nicht..." 意指 " 谁都要宽恕敌人 , 不喜欢这个教义的人 , 就不配做人 " . 这正是莫札特冒着生命危险加入的秘密组织 " 共济会 " 的宗旨。
虽然精神上与生活上常处于困顿的状态 , 但是他的作品依旧具有纯粹音乐的性质 . 在贝多芬 , 白辽士 , 萧邦等人的音乐中 , 多少都能了解他们的生活情绪或经验 . 但莫札特的所表现出来的只是音乐的至真 , 至善与至美。
- 关键字搜索:
-
莫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