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祖祥:王千源——陈少敏——林昭

王千源,女,1988年生,青岛二中高中毕业,现为美国杜克大学留学生。在有关西藏问题的游行和辩论中,王千源因为自己用头脑思考问题,说了一些与CCTV、日人民报等主流媒体的口径不一致的话,并试图劝告游行双方理性对话,先是被中国留美学生学者联谊会恶意公布私人详细情况,接着被指责为汉奸、卖国贼,接着被CCTV网站扣上卖国贼的帽子,被国内众多网民臭骂,还有的愤青制作视频声称要对其发出宇宙一号通缉令、进行肉体消灭,接着青岛二中取消其毕业生资格,并且据说有愤青往王千源在青岛的父母住处张贴大字报、扣屎盆子。

王千源的主要言论和行为如下:对西藏问题,不应抱持大汉族沙文主义,而应在弄清事实真相的前提下,在独立、客观、公正的媒体均可报导的前提下,在尊敬其信仰而非用汉族人的唯物主义、享乐主义的视角理解藏人的前提下,用理性的语言进行探讨,以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支持、同情藏人诉求(并不等于支持藏独)的游行者(主要为美国人,极少数僧侣)和坚决拥护党中央的留学生(90%以上为官员和商人的后代?)之间将要爆发肢体冲突时,王千源试图进行调解,希望缓和一触即发的矛盾。

古人云: "偏听则偏信。"现代人则认为: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偏听、偏信的结果是偏执,信息对称的结果则是理性、平和、公允。在 CCTV、日人民报的第n次、第n+1次、第n+n次的宣传之下,在新华社通稿的统一口径的蛊惑之下,在绝大多数愚昧势利、欺软怕硬的大中小学教师十几年的教"愚"之下,在汉语自身的暧昧混沌、偏见无知、充满等级意识等特性的3000多年的熏陶之下,能够有王千源这样的奇女子棒喝昏聩懦弱的国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不能不说是"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鲁迅语),不能不说是绞肉机般的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坚强存活者。

绞肉机般的现行教育体制最大的危害是混淆人的是非观,摧残人的道德感,往一个个大脑里植入蛊毒一样的欺善怕恶、欺软怕硬、欺弱怕强的狼羊合一毒剂,使得国人成为孱弱和残暴的代名词。前人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八股文之所以酿成千古浩劫,在于其驯化文人的诀窍是磨灭自我、代圣贤立言。代圣贤立言的实质就是揣摩上级意图,迎合上意。如果说八股文还有些羞羞答答,那么今天的作文训练要求则是明明白白的和盘托出:考生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揣摩出卷着的意图,揣摩改卷者心理。在如此这般的训练之后,我们就可以毫不费力的揣摩出CCTV的意图,迎合日人民报特约评论员的上意。经过这样的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学生,在表情上面目呆滞、两眼无神,在伦理道德上堕落卑贱,在认知方式上偏执迷狂,在行为举止上乖张偏僻,在言语交流上不讲道理,在人格架构上分裂变态。于是,就像我的一位朋友梁卫星说的那样,就算是十三亿头猪也有可能发出不同的哼哼声,而十三亿人民则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也可以算得上是人类史上的奇迹了。

在追求独立、自由、创新诸方面,我们十三亿人比不过那些红毛番鬼;在体察上意、欺凌弱小、比傻比惨方面我们十三亿人则可以独步宇内。即使是为数有限的海外爱国人士--这些被我们派出去的第五纵队,也大有把五星红旗插上CNN大楼的趋势。如此一来,力量强大的十三亿人民在成功的把凤凰卫视改造成港版CCTV (纵使如此,大陆淫民还是无法享受)之后,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把《纽约时报》改造成美国版的日人民报,把《费加罗报》改造成法国版的日人民报,把CNN改造成美国版的CCTV。正是在这一点上,王力雄有关黄祸的忧虑,秦晖的有关"双低"(低自由、低福利)做法将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忧虑,似乎在不幸变成现实。而文明世界对此似乎缺乏足够的警惕、勇气、智慧和道义担当,来避免重蹈张伯伦绥靖政策的覆辙。

从1920 年代开始,我党就有领导学运的光荣历史,把学生以及其他青年煽动起来从来是我党的拿手好戏。得鼎之前,学运是我党摧垮国民党的重要手段;得鼎之后,学运是我党的重要筹码--借此向美帝、日帝、法帝等表达中国人民的愤怒,并进而在谈判桌上占据主动权。爱国(其实应该把"国"换成某个集团)青年们也相当配合,总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我党真可以说是玩弄青年于股掌之间--收放自如,导之有术。青年们不敢去思考诸如就业问题、农民问题、失业问题、物价问题、腐败问题,更不敢去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体内的利比多却在不断滋生,急需找一个宣泄的渠道--我党就来充当治水的大禹,引导爱国青年们 把洪水向国内和国外的敌人冲去。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股洪水的大小既可以冲毁敌人的船只,又不至于冲毁我党的堤坝。少数不识相的青年如果在奉旨游行示威时闹得过分,就判几个刑。远的如蒯大富、韩爱晶之类,近的如汤晔。一收一放,一打一压,一导一壅,都掌控得妙到毫巅--执政能力就这样提高到宇宙级别的水平。

我的朋友阿肯在一篇文章写道,这是一场重要的思想观念的对决。阿肯本人也认为这个说法高估理性的力量。我则认为这根本就是一场不对称的较量。在百度"王千源吧",一个支持王千源的帖子(http://tieba.baidu.com/f?kz=363062010)里,共有34条回覆,其中有25条是对王千源和发帖者进行下流恶毒的咒骂和恐吓,还有几条语义不明,姑且看作是中立。如此看来,即使乐观一点,支持王千源的人也就是20%的样子。虽然这个数据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但以我在天涯社区、猫眼看人、中军网浏览过的帖子来看,20%这个印象性的数据是能够成立的。这里,我们还把我党的强大力量、平面媒体的传播效应等重大因素放到一边,把沉默的大多数(支持与反对的比例可能更令人悲观)放到一边,如果说这是一场较量的话,那么这场较量的结局不言而喻。可见我党近60年的教"愚"多么成功,而公民教育又显得多么艰巨,多么任重而道远。

陈少敏(1902-1977),女,原名孙肇修。山东寿光县孙家集镇范于村人。她在本县黄家小学毕业后,升入潍县文美女中。1915年入青岛日本纱厂做童工,后回乡从事手工业劳动。 1921年再入纱厂做纺织工人,参加了秘密工会。1925年进山东潍县文美女中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担任共青团寿光县委妇女部长。1928年春因领导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 年以后,陈少敏担任全国纺织工会主席。在党的八大上,她当选为中央委员。"文革"中,她受到冲击,不过因威信高,1968年末,还被允许参加中央八届十二中全会。会上最后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出党的决议时,她伏在桌上拒绝举手。当时发表的全会公报虽宣布"一致通过",历史事实却是缺了陈少敏一票。康生于会后向她质问:"你为什么不举手?"得到的只是一句正气凛然的答覆:"这是我的权利!"

林昭(1932年12月16日-1968年4月29日),女,原名彭令昭,苏州人,基督教徒。林昭因为发表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言论,被长期关押,最终以"现行反革命"罪被枪决。

林昭出生于苏州,林昭是其笔名。受家庭的影响,年幼的林昭对革命有很大的热情,在景海中学高中毕业后,林昭不顾母亲反对,于1949年7月考入了"革命摇篮"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决心"与家庭生不来往,死不吊孝",投身到革命中去,甚至曾经无中生有地揭发过自己的母亲,多年后,林昭对此感到很不安:"他们要我井里死也好,河里死也好,逼得我没办法,写了些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我不得不满足他们......我没存心诬陷你"。

1954 年,林昭以江苏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7年5月19日,张元勋等贴出大字报《是时候了!》,这是为了响应中央的鸣放号召,随后几天,北大的大字报越来越多,学生互相辩论,有人认为大字报中的右倾言论是反革命煽动。5月22日,林昭在辩论中,公开反对那些上纲上线的批评,并说: "我料到一旦说话也就会遭到像今晚这样的讨伐!我一直觉得组织性与良心在矛盾着。"1957年秋,张元勋、林昭等人被打成右派分子,林昭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但被及时抢救过来。于是她被加重处分:劳动教养三年。林昭不服,跑到团中央质问:"当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任校长时,曾慨然向北洋军阀政府去保释‘五四 '被捕的学生,现在他们(指北大领导)却把学生送进去,良知何在?"后因新闻专业副系主任罗列怜其体弱多病,冒险为之说情,林昭得以留在新闻专业资料室接受群众"监督改造"。

1958年6月起,林昭在人大新闻系资料室监督劳动,期间与同在资料室"劳动考察"的人大学生"右派分子"甘粹产生爱情,他们提出结婚申请,但上级批评他们谈情说爱是抗拒改造,不准他们结婚。

1959年9月,甘粹被发配到新疆进行劳动改造。林昭病情加重,冬天咳血加剧,请假要求回上海休养。

1960年春,人大校长吴玉章先生批示准假,林昭由母亲接回上海。

通过调养,林昭病情渐有好转,并在上海认识了兰州大学的研究生顾雁、徐诚,当时兰大的张春元等人,正在准备筹办针砭时弊的《星火》杂志,随后林昭的长诗《海鸥之歌》和《普鲁米修斯受难之日》,在《星火》第一期上发表。但很快涉及《星火》的人员,都被抓捕。1960年10月,林昭被逮捕入狱。

1962年初,林昭得以保外就医。期间曾要求上海的无国籍侨民阿诺,将《我们是无罪的》、《给北大校长陆平的信》等带到海外发表。

1962 年12月,林昭又被捕入狱。在狱中林昭曾多次绝食、自杀,并分别两次给当时的上海市长柯庆施、《人民日报》写信,反映案情并表达政治见解,都没有回音。林昭在狱中,没有笔和纸,竟然都是用血在白色的被单上写作。另外,由于林昭拒绝违心地服从,被狱卒视为表现恶劣,遭受严虐待,林昭在血书中写到:"光是镣铐一事人们就玩出了不知多少花样来:一副反铐,两副反铐;时而平行,时而交叉,等等不一。臂肘之上至今创痕犹在不消说了,最最惨无人道酷无人理的是:不论在我绝食之中,在我胃炎发病痛得死去活来之时,乃至在妇女生理特殊情况---月经期间,不仅从未为我解除过镣铐,甚至从未有所减轻!---比如在两副镣铐中暂且除去一副"。

1965年3月23日,林昭开始写《告人类》。

1965年5月31日,开庭审判,林昭被判有期徒刑20年。林昭随后血书《判决后的申明》.

1965年下半年,第三次给《人民日报》写信。

1966年5月6日,北大同学张元勋来到上海,同林昭母亲许宪民到上海提篮桥监狱看望她。

1968年4月29日,林昭接到改判的死刑判决书,随即在上海龙华被枪决,年仅36岁。5月1日,公安人员来到林昭母亲家,索取5分钱子弹费。

林昭父亲在女儿被捕后,服药自杀。林昭母亲则精神失常,后死于上海街头。

1980年8月22日,上海高级法院"沪高刑复字435号判决书",宣布林昭无罪,结论为"这是一次冤杀无辜"。

2004年4月22日,林昭骨灰被安葬在苏州灵岩山。

林昭的档案,包括在狱中写的大量血书,1980年代曾一度开放,但不久又被封存。(以上有关陈少敏、林昭的资料来源于网络)

纵观秋瑾、林昭、陈少敏、李九莲、张志新、王千源的精神脉络,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道义资源(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之于陈少敏)和外来文化资源(基督教的献身精神之于林昭)对她们的滋养。这些英雄在道义担当、智识资源、行动勇气方面丰富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世界。他们鼓舞着我们不断地丰富我们民族的道义资源、知识资源,拓展行动空间。

她们的意义在于:

培植元气,为公民社会做准备;

摒弃蒙昧,与臣服人格相揖别。

化解乖戾之气,促进朝野达成底线共识;

弥合左右分歧,形成合力推动社会转型。

──转自苏祖祥博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苏祖祥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