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利润预测值累积减低 中国经济走到紧要关头
2008年3月,CFLP中国大陆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8.4%,比2月上升5.0个百分点。4月,中国PMI各行业购进价格再次达到三年来的历史同期高点,中国经济已经走到紧要关头。4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体系中,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低于50%,其余各指数均高于50%。从变化趋势来看,同3月相比,除产成品库存指数持平以外,其余各项指数均明显上升,升幅较大,多在4个百分点以上,尤其以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升势最大,升幅分别为6.9个百分点、8.7个百分点和9.4个百分点。
4月购进价格指数为达到74.6%,该数值甚至高于2005年同月的水平,但对比原材料的需求水平,中采咨询认为,本轮价格上升并不是全部来源于需求,成本推动型的趋势从2006年一直持续至今。
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一直以原材料替代、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成本、压缩利润空间为代表的消化手段,几年来起到了抑制社会产成品价格上涨的作用,而且同时企业利润仍然持续上升。但随着价格步步高涨,企业的消化能力在降低。从3月的PMI数据对比看,企业的新订单与购进价格的差数形成反弹,达到2007年10月的水平,但与2006、2007同期相比,该差数降低超过10个百分点。而且,差值自2007年5月起,已经积累了90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考虑如下因素:
1、自2007年5月以来持续增大的该差值,其积累的利润减低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2、劳动力成本持续升高。
3、原材料价格继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涨。
4、流动性过剩因素仍然大量存在,刺激投资走强。
5、行业垄断在近几年的竞争中逐步加强。
6、近几个月以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已经无法抵消综合成本上涨的速度。
中国经济的方向已经走到紧要关头,中国政策的稳健与力度,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下一步走向,是持续10%以上的增长,还是骤然紧缩?后者毋庸置疑将会带来更多不良后果。
由此,企业提高销售价格成为消化成本、提升利润的唯一手段,而且也由于垄断、行业同盟等因素成为可行手段。
中国政府可以实行的政策有价格补贴、劳动者收入的非货币性补贴、原材料行业的限价补贴、以多种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除此以外,抑制流动性也是主要手段。
在中国中央政府的示意下,各地政府的价格补贴政策纷纷推出,尤其是面向中低收入者的补贴政策,从推出政策的级别,可以看出政府试行补贴的意图。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