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奶瓶含双酚A 恐致癌

美国联邦政府十五日首次表示,婴儿奶瓶等塑胶日用品中的化学成分「双酚A」(Bisphenol A,简称BPA,又译酚甲烷)可能对人体产生致癌等重大健康威胁。

加拿大媒体报导,由於加拿大政府预计十六日宣布BPA为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一些加国大型零售商店十五日即火速将大批含有BPA的塑胶水壶丶食品容器下架。若消息属实,加拿大将是全世界第一个认定BPA对人体有害的国家。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全国毒理学计画」十五日发表初步报告指出,针对老鼠研究发现,接触BPA可能导致乳癌丶摄护腺癌丶泌尿系统问题丶女性性早熟以及行为改变。但这项报告仍呼吁各界再做更深入的研究。

美国政府过去一向认为一九五○年代开始用於塑胶产制的BPA不足以危害人类健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也一直宣称BPA相当安全,这个主张多次遭到美国国会议员和食品安全人士抨击。这份新报告则显示美国政府立场有了重大改变。

动物实验虽然仅能对BPA的风险提供有限证据,但新报告特别强调,BPA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不容忽视。据估计,全美六岁以上人口中,多达百分之九十三的尿液里含有BPA。

婴儿是最可能因接触BPA而受影响的群体,因为奶瓶及许多婴儿奶粉罐的内层,都使用这种化学成分。

负责监督这份报告撰写过程的美国政府「人类生育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歇尔毕说,BPA「无所不在」,尽管人类接触BPA大都经由食品丶容器丶饮料瓶罐,但水丶灰尘,甚至手机都有可能含有BPA。

一些美国的公共卫生推广团体表示,这份报告将鼓励美国政府对含BPA的婴儿用品发出禁令,但化学产业公会「美国化学委员会」所属「聚碳酸酯及BPA全球小组」执行主任韩特盖斯强调,新报告并未发现BPA对人类健康有「值得高度关切的问题」,而且报告既然说要再做研究,「加强研究总能带来更多好处」。

「全国毒理学计画」的最终报告将於今夏公布。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虽无权管制BPA,但其报告的结论可供订定化学成分安全限制的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与环保署参考。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