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价失控,升息压力大

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十一)日公布,二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要比去年同期上涨八.七%,再创十一年来单月新高,一至二月累计则上涨七.九%。财经专家预估,由于雪灾对通膨影响大于预期,人民银行近期升息的可能性大增。


统计局数据显示,二月份中国物价仍呈现"结构性"上涨的特征,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二三.三%,占当月CPI涨幅的八成以上。涨幅较大的包括:肉禽及其制品涨四五.三%(其中猪肉价格涨六三.四%),鲜菜涨四六%,粮食涨六%,油脂涨四一%,水产品涨一三.八%,乳及乳制品涨一六.四%。

非食品价格上涨一.六%,涨幅创二○○三年以来新高,显示食品及上游价格向非食品价格扩散的压力加大。

统计局指出,二月CPI受到雪灾和春节因素相互影响,同时也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二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因素的核心价格同比上涨一.○%。

统计局还指出,今年以来CPI持续上涨,也是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的结果。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七%以上,金属和农产品价格上涨三○%至四○%。尽管当前价格涨幅有雪灾突发冲击的特殊因素,但对控制全年价格涨幅增加新的困难。

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在两会工作报告中,将今年CPI调控目标设在四.八%,但从统计局最新公布,财经界普遍认为今年CPI调控难度加大。多家投行昨日就不约而同调高中国今年CPI预期,德意志银行将原先预估的六.四%调高至七.二%,原因是一月份雪灾带来的影响将持续一至四个月时间。

摩根士丹利则将全年CPI由四.五%调高至六.五%。该行经济学家王庆认为,数据在上半年将盘旋在七%之上,下半年则回落至五%以下。

对于中国下一步的调控措施,专家认为升息可能性大增。苏格兰皇家银行驻香港分析师辛芬多弗(Ben Simpfendorfer)认为,人行很可能会暂时采取观望的态度,看看价格会不会随着雪灾因素的消散而回落。他说:"CPI数据增加了升息的可能性,但是人行应该会再等几周。"(新闻来源:工商时报─记者康彰荣综合报导)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