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外说两会 民间多发民主声
阳春三月,中国华南大雪造成半个中国瘫痪之后,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开幕。据报导说,北京的天气万里无云,春光明媚,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协委员以及稍后参加全国人大的代表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参加一年一次的盛会。*中国大国崛起 两会地位跃升*
据中新社报导说,胡锦涛等中共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政协开幕式。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报导说:"3月3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召开,中国的崛起同样带动了两会在世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跃升。"
环球时报还把每年三月召开的政协和人大两会称为"中国政治的盛宴",这场在盛世中国摆下的盛宴"为世界媒体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话题:大部制改革、经济、民主进程、奥运、环保、社会民生。两会越来越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和分析中国的重要窗口。"
北京召开的两会当然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关注,然而"两会"真的具有中国官方媒体所宣传的那样重要的意义吗?海外媒体和评论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政治清谈馆*
《人与人权》杂志2008年3月号刊登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何清涟女士的文章,分析了两会的特点。何清涟的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的人大到底是外国人所说的政治花瓶还是最高权力机构?
一般人都是把两会相提并论,为什么何清涟只提人大,不谈与"人大"同列的"政协"?何清涟认为,尽管在每年3月的媒体报导中也享有齐名的待遇,但"政协"的重要性低于"人大"。它不像人大具有形式上的立法权,也不享有任何政治决策权,只有对执政党和政府的建言权。从政协代表的确定、议题选择、会议举行等一系列程序都受到严密监控这一事实看,"政协"的政治参与有效性比"人大"更低。因此,"政协"人称"政治清谈馆","政协"委员充其量只是这个清谈馆中的 "政治清客"而已。说白了,"政协"本来就是政治花瓶,无需多加论证。
而人大则不同。何清涟女士注意到,近20年来西方学术界对人大的研究总免不了将"人大"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度加以比较,并将提案的增多当作"人大"权力加强的表现。对此,何清涟女士表示有不同看法。
*不是民选是官选*
首先,何清涟女士认为,中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是像西方政治家和议员那样,是从基层选举的选战靠选票上来的。何清涟女士分析说,中国当局习惯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两种荣衔作为政治奖赏。"人大代表"用以犒赏政治营垒的中坚,即内部人;而"政协委员"则是统战礼品,赐予政治表现可靠的盟友。
关于提案方面,何清涟女士也注意到,每年的"两会",只有到了代表们提交提案之时,气氛才变得相对活跃一些。而每天只能发"两会"通稿的记者们这时也打点精神,希望能从那成百上千的提案中寻觅"两会"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写上两篇"橡皮图章正在硬起来",以表示"两会"代表并非"政治花瓶"。
*装饰门面 国际公关*
然而,何清涟女士从 "两会"代表是否能够提出提案,提案的多少,与提案的质量等角度进行分析说,由于"两会"代表并非实质上的民意代表,所以,代表们的主要发言基本上都是标榜自己的建言目的在于强化国家统治、加强政府治理和社会控制,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尤其是共产党统治的长期稳定。所以这类论题多半宏大空泛,很少见到涉及特定社会群体具体利益和要求之表达以及满足要求的具体措施。
既然人大代表发言代表的是执政党的意见。为什么执政党的意见要通过这些曲里拐弯的形式?何清涟分析说,很简单,民主既是世界潮流,中国总不能硬说自己要坚持专制,这就发明了一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让"两会"代表享有形式上的参政议政,而提出提案就是"参政议政"的主要管道。由此可见,这些"民意代议机构"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装点中国特色的民主之门面。在当今世界,有了这些形式上的装饰,至少可以哄哄国际社会,让"国际友好"们觉得中国正在向华盛顿或者巴黎靠近,这样在本国的政治游戏中不至于被人抓了把柄,说他们与暴政者合作。
何清涟女士指出,如果有人想打破游戏规则,认真提点意见,比如2008年2月广西政协副主席郭锡龄针对铁道部春运期间的举措提出意见,立刻遭到"封口"。郭本人以后是否还能继续当"政协"副主席,还得看他如何补救。
何清涟女士在文章中最后总结说,中国的"人大""政协"只是名义上的民意代理机构,每年的"两会"只不过是中国一道重要政治仪式,"两会"代表荣衔是中国当局给予体制内官僚与统战对象的政治奖赏,代表们的政治功能只是充当"两会"期间在场表演的配角。这种在中共领导下的"两会"制度,无论如何"完善",也永远不会成为欧洲各国的议会,当然更不会成为美国的国会。
*握手 拍手 举手 招手*
山东大学教授孙文广在中国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际,根据自己当了十年市政协委员的经验,给两会代表写了一封公开信,题目是:《为两会代表支招》。
孙文广说:过去的两会代表和委员被人称作"四手代表",一是:"握握手"(报到时和领导、参会者握手);二是:"拍拍手"(领导做完报告要鼓掌拍手);三是:"举举手"(通过决议、选举官员都要举手);四是:"招招手"(散会时与领导、参会者招手再见)。
*孙文广支招:无差额就弃权*
孙文广希望今年的两会代表委员不要满足于只做"四手代表"。孙文广理解这些委员和代表所受的限制和政治压力。不过孙文广教授建议说:当了代表,可以装哑巴不发言,可以托词文化低不写提案,但是每个代表(委员)却一定要投票,代表神圣一票意义重大,非同小可。国家主席等着你投票,如果没有大家投票,他就当不上主席;最高法院院长等着你投票,如果没有大家的投票,他就当不成院长;国务院总理希望你对他的政府报告投赞成票,否则他就当不成总理。所以要珍惜自己的神圣一票。
孙文广教授分析了为什么中国的选举冷冷清清,根子就在于"国家选主席、选院长、检察长都只有一个候选人。孙文广二十年前(1981年)就给中央上书,建议实行差额选举,像主席这样的重要职务至少要有两个候选人。
孙文广教授呼吁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在投票的时候,凡遇到只有一个候选人的情况,就投弃权票,只要有一半的人这样做了,选举就要做废,上层就要考虑改革这种选举制度,改成差额选举,向自由、公正、平等的自由竞选迈进一步。
*应批准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师萼华在海外中文媒体新世纪上发表文章,呼吁本届人大批准中国政府已经签署的联合国《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1998年,中国政府派出代表,专程前往联合国,签署了《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但是,中国人大至今没有批准政府的这一签约行为。尽管时光流失了十年,人权公约在中国始终没有生效。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始终没有履行相关的义务,公民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权利。
*十年不批准 究竟怕什么?*
师萼华分析说,据说人大之所以不批准,是卡在死刑在中国的存废问题上。我倒有点纳闷了。因为人权公约要求缔约国"判处死刑只能是作为对最严重罪行的惩罚,判处应按照犯罪时有效并且不违反本公约规定和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的法律"。
中国每年有多少人犯被处死,这一直属于国家机密,但海外媒体在报导中国死刑问题的新闻稿中,一般都要加上一句背景,那就是中国每年处死的人数,超过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总和。
师萼华认为,其实如果人大真的对这个问题表决,恐怕没有50%以上的代表会糊涂到以为中国的稳定是建立在死刑的基础之上。师萼华认为,中国人大之所以没有批准联合国人权和公民权利公约,理由并不是怕缩小死刑范围,而是因为害怕人权。
*两万多人要求组团监政*
在北京举行两会期间,两万多名中国公民和学者在美国中文电子刊物报纸议报上发表公开信,要求成立中国公民监政会,彻底消除腐败!
这封给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及参加两会的全体代表们的公开信说:"成立中国公民监政会,对于执政党来说,这只是履行《宪法》所赋予中国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监督权。"
公开信说,成立公民监政会,也许在一开始时,其反腐败能力只能吃"小鱼","大中型的鱼"依然撼动不得。那么,就应该首先允许公民彻底消除无处不充斥的所有小腐败分子,尤其是今后还会茂盛滋生的腐败现象的继续发生,从而从根本和源头上彻底杜绝腐败这类丑恶现象在中华大地上的茂盛繁殖。
公开信说:"我们特在两会召开之际,通过国际媒体,将我们的声音再次向全球公布,以便能迅速传达到你们耳里,就在今年的两会上,能引起你等所给予的高度重视与重点讨论!"
这封公开信说,仅仅属于官家的反腐败,在官官相护或官黑沆瀣一气经常发生的专制官场上,根本保证不了腐败案件的高效解决。所以,如果要一个社会彻底全面实现公平正义,唯有走公民自主联合监督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清除一切腐败势力。
*人祸连连 专政是源*
香港《争鸣》杂志在中国人大和政协召开之际,发表社论,从雪灾谈到人大和政协两会,以及中国裹足不前的政治体制改革。《争鸣》杂志引述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结雪灾时的话说:此次雪灾是对人类防范意识薄弱的一次惩罚,"使我们头脑该清醒清醒了"。
香港《争鸣》杂志的社论说,温家宝在总结中作了自我批评,承认这次雪灾有七分是天灾,还有三分是人祸。《争鸣》杂志认为,承认有"人祸",虽然只说到"三分",也比完全诿过于天好得多。但是造成人祸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温家宝没有回答。
《争鸣》杂志的社论说,"这个根源就是一党专政。这个一党专政导致共产党垄断全部社会资源,把公权力变成私产。这种政治制度的掌权者既未经公民授权,自然也就不向纳税人负责,不受任何人监督,因而也就没合法性,得不到人民的爱戴。为了保卫一党专政,这个党不惜巨资在国内外树立大国形象、建造面子工程(奥运工程即其一例),煽动民族狂热,参与军备竞赛和空间竞争,以便转移民间视线,粉饰太平,以致防灾救灾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严重不足,雪灾一来,束手无策。"
*改政制以消人祸*
《争鸣》杂志的社论说:"我们很赞成温家宝所说的‘该清醒清醒了'。问题是真清醒还是假清醒。真清醒就不要在枝叶上绕圈子了,而要挖出病根,也就是立刻开始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这不但是有效防治天灾的根本举措,也是消弭人祸的根本举措。"
《争鸣》杂志的社论说:"今年这场雪灾刚好在劳民伤财的"两会"前夕降临,倒是真有点老天示警的意思。可惜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只是来举手和鼓掌的,决定不了政治改革的大计。争鸣社论认为,一党专政的制度决定了两会起不了作用,但是如果有更多的代表和委员清醒清醒,少作点取悦领导的媚态,多为解除民间疾苦办些实事,比如取消城乡户口二元制,取消劳动教养制度,促使拖延了三十年的政治改革早点起步,那也算没有白来一趟了。"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