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CPI压力须压低房价

中国大陆物价持续走扬,民众生活压力日增,"上海证券报"报导,要想缓解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压力,必须压低房价。

报导表示,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表示,今年CPI调控目标"不比去年更高",而去年的CPI调控目标是在3%以内。

而在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风险"仍是通货膨胀,去年底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货币政策从紧的方针,不会因国内外一些新情况的干扰而改变。

报导指出,将CPI控制在3%以内,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须抑制粮价(食品价格占CPI的比重高达三分之一)的过快上涨,而要平抑粮价,就必须重视房价与粮食等价格间的比价复归关系及内在联动性,坚定执行北京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促使房价的理性回归。只有房价调整,通货膨胀压力才能逐步得到缓解,CPI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报导分析,房价与CPI之间的关系容易被忽略。这是由两个错觉导致:其一,从表面上来看,居住类价格在CPI权重中只占13.6%,远低于食品类价格占比。而在已开发国家,居住类价格所占CPI权重很少低于30%。因此,居住类价格对中国CPI的影响有限,而且不够敏感。

其二,计入CPI的主要是房租而非房价。在中国大陆CPI居住类价格中,包含有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租房价格和水、电、燃料价格。近年来,不少地方的房价持续上涨,典型的如深圳市,去年仅上半年房价涨幅就超过50%。但在房价快速上涨的同时,房租却未同步上涨,反映到CPI上,居住类价格对CPI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

报导指出,最近10年来,中国大陆房价持续上涨,不少地方的房价都翻至少两倍以上,而在这中间,粮食价格基本上保持平稳,有几年的粮价甚至呈现下跌趋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房价与生产资料的价差越来越大。

报导表示,房价连续10年的快速上涨,吸引大量资金介入其中,已经形成强大的"食利阶层",他们屡屡在房市调控中设置障碍。但是,房价的过快上涨不仅拉动粮价等众多商品的价格上涨,加大通货膨胀压力,由于房价远高出民众的收入水平,正在制造出越来越严重的民生问题。

报导认为,坚定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促使房价的理性回归,都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只有房价理性回调,将CPI控制在一定区间内的目标才有希望达到。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