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沂:通货膨胀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

通货膨胀属于经济学范畴,计算通货膨胀率则是统计学家的事,但很显然,对通货膨胀感受最深切的既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统计学家,而是收入微薄的升斗小民。我知道的一对夫妻,生活在东部沿海的一个中等城市,同在一家国营工厂工作,丈夫是车床操作工,月收入800元,妻子是维修工,月收入 500元,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奖金收入,由于物价持续上涨,1300元已无法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妻子只好在居民区租下一个小房间,推销一种刚刚投放市场的白酒,每月大约有500元收入,靠着这500元的额外收入,他们勉强支撑着摇摇欲坠的生活,但让妻子最感痛苦的是前来买酒的客人中往往有些半醉的酒徒,除了说些十分过火的荤段子,有时还趁机对她动手动脚,这让她深感屈辱,有时客人前脚刚走,后脚眼泪就涌了出来,但是,由于担心影响商店的生意,她却不敢得罪任何一位客人,不管他们说些什么,她都只能陪着笑脸应付。

另一对生活在省会城市的夫妻收入比上一个家庭高出一大截,夫妻二人的收入加起来大约每月5000元,可是,由于每月要按时支付房屋贷款本息,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压缩各种能够开支,春节期间见面,丈夫很无奈地说,已经很久不吃水果了,虽然也会买一些苹果回家,但那是留给女儿吃的,夫妻两人早就不舍得买水果给自己。他十分不解地说:“这日子怎么越过越差了?两个堂堂的大学毕业生竟然连水果都吃不了。”

事实上,不仅这对夫妻有这样的感慨,自去年以来,物价上涨的趋势越来越清晰,尽管国家统计局发明了结构性上涨的概念,认为当前除食品价格外,非食品和工业产品价格并没有表现出明显上涨迹象,而服务产品的价格升幅也基本维持稳定,因此,他们的基本判断是,目前的物价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尚没有出现全面性和系统性通货膨胀,可是,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经济管理当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中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加上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对那些中低收入的家庭来说,不需要物价的全面上涨,仅仅是源于食品价格上涨拉升的“结构性上涨”就够他们难受的了,电器可以三两年不买,只要三五天没饭吃就可能饿死人,对刚刚摆脱贫困的中国社会来说,食品物价的上涨是与民众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事实上,目前的CPI上涨中,是否主要由食品物价上涨也大可质疑。普通民视野所及范围内,除了房价的飚升(虽不计入 CPI,但它对民众生活造成的压力可能是最大的),交通、煤气、煤炭、服装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呈上涨趋势,而那些垄断性企业的服务价格升幅,也绝没有 “维持稳定”。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1月份的CPI同比上涨为7.1%,无论如何,这已属严重的通货膨胀。当然,数字是抽象的,而且由于官方的统计数字很可能带有水分,我们难于全面判断目前的通货膨胀究竟给中低层收入者的生活造成多大影响。

但我们必须注意到两个因素:1,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并未普遍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多数人的生活并不富裕, 2,2006年中国人均月收入为1041.73元,考虑到中国社会权贵经济的特点,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实在低得可怜。由于这两个因素的制约,当中国社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社会多数成员的生活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尚无2007年全国人均收入的数字公布,但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已经被归纳为“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这足以证明在高企的通货膨胀率面前,多数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正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的通货膨胀是必要的,但我们更要看到,在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民众的收入水平大大超出物价上涨水平。象日本等国家的经济腾飞,历时不过20多年,可他们不仅能在短短20年内实现从前现代化国家到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还使居民的收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使社会真正走向了富裕和谐。而在中国,30年的经济发展主要惠及特权阶层和一些与靠近权力的商业人士,中国不仅未能利用这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建立起全民社会保障和医疗体系,而且连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都没有落实。这就使中低收入的民众无法获得必要的社会救助,一旦物价上涨的幅度突破自己的承受限度,便立马陷入生活困境。

目前,通货膨胀的步伐正在加快,央行预测2008年2月份的CPI将达7.6%,而且未来通涨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突破8%毫无悬念。在这一越来越重的压力面前,我们必须深入思考通货膨胀的根源和实质。

对于这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有人认为根源在于汇率管制体系,有人认为是受全球性通涨压力的影响,这样的说法都有其根据,但我们更要认识到,通货膨胀问题的形成不仅仅是经济性的。

表面看来,房价不被纳入CPI计算范围,但近年来政府推动的土地和房价上帐,事实上造成了工业企业的成本普遍提高,政府除了大力拉抬房价以谋取土地出让金的暴利之外,更通过每年30%以上的税收增幅,抽空了民营的发展空间,使居民收入无法随GDP增长而相应增长,这使多数居民在面对通货膨胀时,丧失了抵御能力,更何况政府控制的医疗、教育、房价早已抽空了他们的积蓄,腐败更无时无刻不在侵害民众,也就是说,最可怕的不是CPI上涨,而是民间财富的份额减少和收入增长的停滞。

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在如此广泛而迅速的经济增长中像中国政府这样漠视民众的基本社会保障需要。对任何一个政府和金融当局来讲,对付通货膨胀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我们必须看到,由于中国居民的低收入和物价连续上涨,比对付通货膨胀数字更紧迫的是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减税和建立普遍的社会保障未必是解决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但对解决民众由通货膨胀造成的生活困境却一定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我们无法把握的关键问题是:政府和既得利益基层愿意为社会的“稳定”、“和谐”支付帐单吗?“稳定”是有成本的,如果政府和既得利益基层一方面空喊“稳定”、“和谐”,另一方面却一毛不拔,根本上罔顾基本的社会公正,面对底层的生活压力无动于衷,那么,我们很难预料已呈加速趋势的通货膨胀是否会给整个社会以致命的冲击。短期、温和的通涨可以用经济手段解决,但不解决社会财产公正合理分配问题,长期、恶性的通货膨胀一定会造成经济领域之外的冲击后果。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作者:林沂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