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探亲,学做饭
笑掉牙了,来这探亲的,绝大多数都已退休了,还不会做饭,用得着 你教?且慢!耐着性子看了敝人的亲身经历---"厨房记趣",你也许会觉得,这 里头还真的有点学问 呢。下面开始献丑了:厨房记趣
厨房--缩小了的大观园
民以食为天,大概美国人也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家庭厨房设计时 ,很是下了一番功夫,造出来的厨房不仅宽敞豁亮,而且忒"现代化"。儿子家现在居 住的这栋当地人叫作" 独立屋"、中国人称为"别墅" 的二层楼房,在达拉斯地区是比较普通常 见的,属于一般水平吧,厨房面积就有20平方米左右,冰箱、甩炉、 电饭煲、微波炉、电烤箱、电冰箱等一应俱全,特到是那大大小小多达几十个门儿的贮物柜, 那又长又宽、平整 如镜的备餐工作台 ,那可以随意调节水温和水头位置又带有残渣剩饭绞 碎机的两个洗池...... 只要围裙往身上一穿,无论洗切蒸煮、煎炒烹炸,各项操作都很方便,用"得心应手 "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也 正因为这些洋玩艺儿太多,开始可苦了我们这些临老来美国又不认得几个A BC的老中,备餐,往往找不到所需的原料在哪儿;洗好了 锅碗又不知放置何处;特 别是从商店买来的米呀 、面呀、油呀、盐呀、 糖呀什么的,袋上、瓶上全都是令人见了头晕的洋字儿, 有时把糖当盐用了,有时把油当水 (刷锅水)泼了;有时包饺子用了"自发粉" ,有时包包子用了"全粉" ;有时把菜炒糊了,有时开饭时间 到了,打开电饭煲一看,水是水、米是米,还是生的呢......每每发生了这些,都要逗得全家人开怀大笑。渐渐地,学精了:每样物品上再加写几个 汉字,各项电器如何使用也 让孩子手把手地教了几遍。
冰箱放东西也很有学问
周六大采购 把下一周要吃要用的东西全都买齐了,汽车的后车箱塞得满满的,拉回家先摆了一地,再一样一样地 往冰箱里填。冰箱很大,但还是不够用的。 不禁发几句唠叨:哪有国内好,商店就在家门口,现买现做,既方便又新鲜!
牢骚归牢骚,心里还是明白,此一时彼一时也,而且如此购物,麻烦一次方便七天,一周不用再往商店跑了,渐渐地习惯了,也就心安理得。不过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出来了:冰箱门怎么关不住了?冰箱里的凉气 咝咝地直往外冒。开始以为冰箱坏了,抓起电话就想找人来修,旋即又 觉得不对:来回开关几次冰箱门, 连接箱门与箱体的 铰链不松不动的, 怎么会关不严实呢?左查右找,突然眼前一亮,看! 冰箱门上的那几个格格里都堆满了果酱、花生酱、辣 酱、面酱、果汁、汽水等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冰箱门儿不堪重负,重心外偏 ,原来那点自动关门的"体力" 敌不过这些重量级"房客"的别扭劲儿,疲劳了,罢工了,哪里是冰箱质量出了毛病!赶紧减负,重点转移,把几个份量重的瓶儿移到 冰箱里头,冰箱立马就恢复常态,顺顺溜溜地自动把门关得严严实实的了。
又发现 ,冰箱的温度调得恰到好处,放在冷藏箱里的蔬菜怎么有的结冰了,有的腐烂了又开始查找原因,原来冷藏箱各部位的温度本来就不是完全一样的,塞满了东西之后更影响了冷热交流, 加大了箱体后壁(比较靠 近冷风管与冷气口)同前面部位的温差。各 种蔬菜呢,其耐热耐冷和保鲜能力也各不相同 ,对其存放位置、存放 时间哪能不分彼此、一视同仁於是又开始行动 :买东西前先算计好了, 这一周,吃什么买什么、吃多少买多少,不搞那"有备无患"、"多多益善";把买回来的东西分分类,需要冷冻的冷冻,需要冷藏的冷藏,能够放在外头的就不往冰箱放,并且在放的时候事先规划,搞好排列组合;原先的食谱也要改改,不 经烂的韭菜呀、香菜呀之类的 ,往前提......
看看,仅仅往冰箱放东西一项,涉及多少学问、要做多少功课,麻烦不?
做着做着饭 ,警报器响起来了
这天,老伴正高高兴兴地烙着葱油饼,烙着烙着,天花板上的警报器突然嘟嘟地响了起来,吓得我们不知所措,幸好闺女在家,赶紧跑过来把警报器的闸拉了。这事儿闺女先前给 我们交待过 ,但是在中国做饭做的习惯 了,哪里知道这警报 器竟这样灵敏。当即异口同声:这葱油饼再也不吃了!但没过一分钟,又都改了说法:这么好吃的东西为什么放弃? 改改制作工艺,再把两个抽油烟机的口儿都打开,看你还叫唤不叫唤?!这一招还真灵,从那以为,整天令人提心吊胆的警报器再也没有响过。不过,做起饭来,仍然小心翼翼,炸食基本取消,鱼更不能做了,否则,油烟、腥气满屋乱窜,用不了多时,还不把房子熏得不成样了。
在我们这些老中看来,这么聪明的美国人,在厨房的设计上太有点" 失智"了:你不知道做饭的油烟、热气四处乱串?不应该把厨房单独设置,再用堵墙把它同别的房间隔开? 偏偏要把它同起居室、客厅等摆在一起,而且还把炉灶放在正当中儿,而且连个像样的抽油烟机也不安,这不是存心添乱找麻烦吗?!
闺女听了我们的牢骚笑了:又"老外"了不是,您看看人 家美国人都吃的什么,人家的饭是怎么做的?按人家的那做法,少有油烟或没有油烟,用那个向下吸的抽油烟机就足够了。业余做点房地产经纪的闺女还告诉我们,如果户主对原来的设计方案不满意,可以事先 向开发商提出来;即使做好了的房子人家也可能帮你改,多出点钱就是了。
经女儿这么一点拨,法子出来了,先是买了一个煤气灶放到车库,凡是冒油烟、气味大的饭菜,挪到车库做;后来干脆在洗衣房的空处另设一座专门做菜的电炉灶,炉灶上头安了一台大功率抽油烟机,做菜时把房门一关,两个抽油烟口同时打开,任有多大的油烟、腥味,也休想溢出房门一点点儿。
一次流产的"夺权"
在如此优良的备餐环境里,赋闲在家的老人们都想尽量把饭做得好一些,花样搞得多一些,让整日忙碌、工作学习都很紧张的孩子们改善改善生活,增加增加营养。这天早上起床之后,闲来没事,坐在餐桌边看孙子吃饭。孙 子刚七岁 ,就读的学校离家很远 ,每天都由他妈妈开车 接送,早出晚归,怪辛苦的,常常晚上放学回来,坐在车上就睡着了。他的早餐都是他爸爸准备的:一碗牛奶,一块面包,一碟黄瓜拌豆付,今早加了半个咸鸭蛋。按理说, 这样的早餐,花样、营养都算可以的了,但是孩子天天吃难免腻歪,加之刚刚起床,眼还眯盹着呢,所以吃吃停停,没有吃完就说肚子饱了。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等孙子上学走了之后就同老伴商量:这孩子一天两顿 面包(他吃不惯美国饭, 中午带的也是面包、果酱 、奶酪之类的) 怎能受得了?老伴说,从明天开始,取消儿子的备餐资格,由我们来为孙子准备早饭。她还 当即定了一个早餐饭谱:周一 馄饨,周二蛋饼,周三火烧......
谁知这个计划被儿子"窃听"去了,没等我们向全家发布,他就来了个"先 发制人",对我们说,这美国饭看似简单,但营养是足够的,美国人都是这么吃的,不也都长得好好的吗?我们说, 营养再多,孩子不愿吃、不想吃,你有啥办法?儿子说,那是他肚子没饿,饿了他啥都想吃;再 说你们做的那么复杂,哪有这么多的时间 呀?我们说,我们在这儿闲得骨头疼,再复杂 的饭也有时间做。儿子说,那你们走了呢?一句话 把我们问住了,是呀,我们 能帮他们一时 ,能帮他们一世吗?我们还担心,我们在这儿把孩子的嘴弄娇了,过一段时间我们走了,孩子不吃这洋饭了,怎么办?狠了狠心,对 儿子说,你说 的有理,这孩子的早餐还是你来准备吧。一场未出台的夺权计 划这就样宣告流产了。
开始, 只想过过"洋瘾",渐渐地搞起了"中西结合"
不能不佩服美国人会做生意,尤其是这" 麦当劳"、"啃 得鸡"的老板,他们深知中国人嘴馋,接二连三地把自己的一座座分店开到中国去了,先进首都,后入省城,现在就连我 们那座穷得叮当响的中等城市也有了,我的家门口就有一个"啃得鸡",不远处又竖着一个非常吸眼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大大的一 个"m"。
说句老实话,我也嘴馋,去 过几趟"啃得 鸡",一看价钱,太贵了,一只汉煲,10 ~12元,带点儿薯条、汽水什么的,就要20多元、30元 ,一家人一天的花销,叭达叭达几口就报销 了。哪里舍得?
如今到了美国,这些都成了最普通、最大众化的食品,而且 有人给起了个不太好听的名字--- 垃圾食品,不是为了赶时间,谁常去吃这个?但是我们为 了偿还在国内欠下的馋嘴账儿,还是隔三岔五地去光顾 一下附近的几家快餐店,也不时地找个借口吃顿美国自助餐。但也不必太为我们担心,我们知道这些玩艺儿不能多吃,只是为了过过"洋瘾"而已。
渐渐地,发现这洋餐也并非想象的那样可怕。从 小就吃这洋饭长大的美国人 ,长得精神、活得健康的人多着呢,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也比中国人大好几岁。再看那美国食品超市里 摆的那生料、成品、半成品,不仅许多的名字叫不出来,几次想数数有多少 样儿也没有数清楚了。再看看这些食品里头,既味道 鲜美又符合科学进食原 则的东西多着呢,有些美国人爱喝的燕麦粥一直是洪昭光先生向国人推荐的健康食品;用几样菜叶拌上点儿佐料制作的色拉,虽然被蒋先生讥为羊儿吃的东西 ,但是夫人宋美龄却一直乐此不彼,并且活了一百多岁呢!我觉得,常见的那些胖得令人不忍驻目的美国人,除了少数特殊原因外,大多与他们自己的"馋 "、"懒"有关,即贪食而又不好运动 ,能不发胖吗?
洋餐的备制也多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加之每餐也不像中国人那样追求几晕几素 、几冷几热,大大节省了做饭的辛劳与时间。所有这些提醒主厨的老伴和搭下手的我:咱们来点中西结合怎么样?经同孩子们一商量,全都举手赞成,一次通过。早餐不用说了,牛奶,面包,果汁,燕麦粥,多种零食,谁爱吃啥谁吃啥 。中午,孩子们有的带饭,有的在单位"吃食堂",剩下我们老俩口,名符其实地"结合"起来了--- 主菜,每人一条用中国传统方法炖 的小鸡腿;配菜,洋葱、青椒或者西红柿,全都生吃;每人再 来上一瓶酸奶,没动火没动灶,吃得有滋有味的,连 刷锅洗碗的劲儿 都省了。晚饭, 像模像样地做了,包饺子,烙油饼,蒸米饭 ,还要炒上几个菜,一家人围坐桌旁,尽情地享受传统的中国美味佳肴,真是乐也无穷趣也无穷 。
- 关键字搜索:
-
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