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破空: 广东超过台湾?
作为最早开放而"先行一步"的广东省,是中国排名第一的经济大省。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该省省长信心满满地宣布,广东省
的经济总量,"完全有可能在年底超过台湾。"
就国民生产总值(GDP)而言,2006年,广东为3288亿美元,台湾
为3613亿美元;2007年,广东经济增长率为14.7%,台湾为4%,
两地经济总量趋近;依此推算,并结合人民币升值因素,到2008年
底,广东经济总量可能超过台湾。
众所周知,广东经济高速增长,直接得益于比邻广东的两个前殖民
地,香港与澳门。尤其香港,就像一扇巨大的窗,从那里,港资和外
资大量涌进广东;也是从那里,广东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
在"改革开放"的前半期,香港,不仅是广东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
是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随后,越来越多的台资,也在中国扮演了重要角色。以广东省为例,
台资仅次于港资,为该省第二大外资来源。粤台贸易占两岸贸易
43.8%。前往广东投资的台商,应有尽有,包括早期的传统产业,如
制鞋、纺织、家具、五金等;以及后期的现代产业,如电子和电脑
等。
人们似乎看到一个现象,台港等地对广东和中国内地输血之后,广东
和中国内地经济起飞,而台港经济却似乎"衰落"了。当然,台港经
济并没有"衰落",而是像所有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增长放缓。实际
上,任何经济体,只要增长到相当程度,随着劳动力和资源成本的攀
升,增长都会放缓,甚至停滞。在这经济学上,叫做"边际增长递
减"。
广东经济高速成长,但其产业结构却令人诟病。30年过去了,"三来
一补"的加工工业,仍然是广东经济的主要模式。广东经济起飞的两
个轮子,劳动力和土地,已经不再具有廉价的优势。劳动力不再便
宜,甚至出现了"民工荒";土地几乎被圈占完毕,陷于匮乏。
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利润,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是中国
特色,也是广东特色。除了"民工荒",广东也出现了"油荒"和
"电荒"。因此,有人说,与港澳形成"前店后厂"分工模式的广
东,"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尽头"。更不用说,来自于内地省份的竞
争,以及亚洲邻国如越南、印度等国的竞争,都将使"外资外贸依赖
型"的广东经济,逐渐失去增长后劲。
话说回来,拿广东与台湾比,又怎能仅仅比经济总量?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人均产值),才是鉴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与否的关键指标。
2005年,台湾人均产值达1万5203美元,居全球第37位;同期,
同一指标,中国大陆为1709美元,居全球第110位;即便广东省,
人均产值也不到4000美元,即,不足台湾的三分之一。
除了经济之外,在所有其他领域,广东更远远不能望台湾之项背,连
国内学者都批评说,广东只有制造业,而缺乏现代商务服务业,缺乏
科技产业。至于知识产业和文化产业,更是一片荒漠。
广东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8300万;台湾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
口2300万。论面积,广东是台湾的4倍多;论人口,广东也近乎台湾
4倍。按理,广东经济总量,应该是台湾的4倍,才堪与其面积和人口
相称。广东经济总量赶上台湾,用了30年,广东人均产值要赶上台
湾,或者说,广东经济总量要4倍于台湾,又需要多少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