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立:吃自己的怪兽

外国评论家说:「共产党是一头嗜血成性的怪兽,先吃敌人,後吃朋友,最後吃自己,连自己都吃了,就灭亡了。」说得非常对!

全世界的共产党莫不如此,中国共产党尤其是一个典型。先是和国民党兵戎相见,血染干戈;夺得政权後,「反右斗争」将友党朋辈一网打尽;「文化大革命」更将本党同志斗死迫死,弄到今天孤家寡人,众叛亲离,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香港着名评论家武宜三先生说过:「凡是替共产党卖命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千真万确,广东籍中共老党员丶前中共华南分局统战部副部长丶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长饶彰风便是一例。

据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回忆饶彰风」一书:饶彰风一九一三年生於广东大埔,出身贫寒,初中毕业後,无钱升学,入读广州陆地测量公费学校。一九三O年靠自学考入中山大学预科,期间和进步同学办「天王星」等进步杂志,鼓吹革命,被国民党通缉,开除学籍,回乡办「文化书店」,售卖革命书籍,兼作秘密工作。一九三六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回中山大学组织「突进社」,被国民党追捕,转到香港参加「救国会」活动。抗战期间,任中共「南方临委」丶「东江特委」宣传部长丶东江纵队司令部秘书长。抗战胜利後,奉令到香港筹备「华商报」复刊,後来的许多中共大官及着名民主人士乔冠华丶连贯丶许涤新丶夏衍丶廖沫沙丶范长江丶萨空了等人都曾经是他的部下和同志。一九四六年东江纵队北撤後,大批中共干部疏散到香港,饶彰风代表共产党负责接待安排,尽心尽力。廖沫沙回忆说:「当时华商报就等於一个接待站,站长就是饶彰风,里里外外,他是大总管,工作量之大,不可想像,那时如果没有他,真不知道是怎样的局面。」後来,为了争取海外华侨的支持,又被派往新加坡丶马来西亚丶印尼和泰国搞统一战线,为共产党贡献了许多人力和物力,立下汗马功劳。一九四八年底,饶彰风奉周恩来令,亲自安排众多的「民主人士」分批离港北上,参加共产党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其中有:李济深丶沈钧儒丶蔡廷锴丶郭沫若丶章伯钧丶柳亚子丶马寅初等等。「解放後」叶剑英亲自兼任中共华南分局统战部长,饶彰风任副部长,华南分局撤销後,任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长,属於中共高干,被誉为「统战能手」。一九五八年反地方主义,被撤职降级调到粤北山区连平县任县委书记,一九六O年甄别调回广州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丶省文教办公室主任丶科委副主任丶广州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被监禁批斗,一九七O年被打死於粤北乐昌监狱,年仅五十七岁。

最法西斯的是饶被打死後,当权者向下布置「绝对保密」,连家属都不准通知,直至半年以後,无法隐瞒了,才不得不通知其妻何秋明,居然「约法三章」:不准外传丶不准告诉子女丶不准告诉亲友。

关於这灭绝人性的屠杀,书中罗培元「深切的怀念」一文是这样描述的:「一九七五年夏间的一天,我在北京路遇见了相别十多年的彰风爱人何秋明,彼此如隔世相逢,大喜过望。但是大街上不便深谈,两人不约而同到了儿童公园,找个偏僻处坐下来。不用说,她将所知道的彰风在文革期间受尽的迫害,惨死粤北的经过一一告诉我。当她讲到在干校被通知彰风的死讯,同时命令她不准哭丶不准告诉任何人丶不准有任何异样丶必须照常劳动丶照常排队吃饭......的时候,她竟顾不上此刻是在公园里,放声恸哭了。我担心她过份激动对心脏不利,百般劝慰,都止不住。......我们离开公园後,由於她身上装有心脏起搏器,我便送她到教育路汽车总站,扶她上了车才分手,不料祸不单行,秋明在此别後次年,竟也去世了。」

书中另一篇赵元浩「沉痛追忆党的好儿子饶彰风」中是这样描述的:(何秋明含着眼泪对我说:)「一九七0年,有一天,两个解放军干部到干校找我谈话,只有我们三个人,不让别人听见。

--我们同你谈话,不准告诉别人,对你的儿女也不准讲,如果泄露出去,一切後果自负!

--到底什麽事?

--你要同饶彰风划清界线,不要同情他,他已经死了!

当时,我忍不住一阵心痛,但又不敢放声痛哭,只好咬着牙关,忍着,忍着!

--他什麽时候,在什麽地方死的?是怎样死的?请你们告诉我!

--总之,他是死了,已经死了六个月,现在葬在粤北,你不用问了!一定要同他划清界线,要以党员的组织原则保证不准对任何人讲这件事!

我的心像刀割一样,但又怕别人知道,泄露了秘密,违反了这两个解放军的命令,不知会带来什麽後果?我只好用被子蒙着头,在被窝里暗哭,几天都吃不下饭......。」

饶彰风的子女饶海珠「怀念亲爱的爸爸」一文中说:「更横蛮无理的是,他们给妈妈规定了三条「组织纪律」--不准外传丶不准告诉子女及亲友。妈妈血压高至二百四十,仍要独自忍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遇到别人关心的询问,都只好违心回答。......就算是犯罪枪毙,临刑前还准许与亲人见面,死後还准许收尸,为什麽对我爸爸就这麽残酷?死前不准见,死後不准讲?这是甚麽王法?还有什麽天理?」

当时同狱的中共前广东地下党难友李嘉人丶吴有恒等人在该书中的回忆文章说,饶彰风经常被毒打,甚至被拉出去假枪毙,假活埋,土填到胸口才拉起来。死前那个晚上,半夜里听见饶的牢房里传出凶狠喝骂声丶拍台声和最後一声厉声惨叫。第二天便叫他们入饶的牢房撒石灰消毒,他们心里已明白饶彰风遇难了。死後数年开棺验尸,亲属发现饶的右锁骨被打断,左胸肋骨凌乱断开,头颅骨上有一个半边带齿半边圆形的洞......。如此看来,共产党的党内斗争比之国共两党之间的争斗,其血腥残酷的程度毫不逊色。

小时候我曾经住在共产党的「机关大院」里面,不过父母都是党外人士,和那些当朝得令的南下干部子弟在一起,我一方面有很强烈的自卑感,另一方面又羡慕这些享有特权的共干家庭,总觉得他们都是「天之骄子」,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後来长大了,特别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亲眼看到共产党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心里面一直有一个很大的疑问:既然你们一起打下了江山,共享富贵,为何又斗得你死我活?文革结束後,因为想走後门调动工作,经党员高干舅父的介绍,认识了他的一班原广东地下党的朋友,包括本文提到的吴有恒先生。他们全是被「反地方主义」反下去的党内知识分子,从他们的谈吐举止和互相间的议论,慢慢明白了:虽然共产党的天下是拿枪和不拿枪两部分人共同出力打下来的,就像这本「回忆饶彰风」书内所说,抗战期间,饶彰风在东江纵队司令部出生入死,内战期间,又在香港负责策反国民党军队,成功策动了粤东起义多起,策划地方游击队会合南下共军......,本来都是革命同志,根据毛泽东的「最高指示」,应该是来自五湖四海,不搞山头主义,可是自从毛泽东支一派,打一派,发动「反地方主义」後,广东(包括广西福建)地下党系统就被彻底摧毁,林彪死党黄永胜等将饶彰风毒打致死,不过是冰山一角。据该书内文章分析,饶彰风之所以被毒打致死,就是因为林彪四人帮在广州的馀党,企图从饶彰风这里打开缺口,从他这里取得供词,不但将他打成「国际间谍」,更进一步证实他的上级领导叶剑英丶周恩来招降纳叛,投降帝国主义,以供高层政治斗争的需要。

所有这些,听起来好像很好笑,一同出生入死为本党打江山的同志怎麽突然之间势同水火,反目成仇?文化大革命发展到你死我活?最高领导层之间当面言笑艾艾,背後互相下毒手,可怜的下层干部却成了牺牲品!原来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利益争夺的问题。还是毛泽东英明,江山还未到手,就已经意识到将来一旦坐了天下,共享太平,到了论功行赏,封官许爵,进行权力分配的时候,如何摆平出身农民大老粗的军队干部士兵们和花拳绣腿的地下党知识分子?两者出身背景丶知识修养丶理想抱负丶风格兴趣完全不同,必然难以融洽共事;加上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传留下来的拉帮结派,「山头主义」,将来或会发展到势不两立,说不定红色江山就会毁在太平天国式的内讧上。於是,毛泽东未雨绸缪,叶剑英「关於接管北平的工作报告」中说的「军队干部必须了解地方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依靠地下党,依靠群众进行接管。」话音未落,就反其道而行之,未过江就秘密发出党内处理地下党的「十六字方针」:「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据武宜三先生「胡一声及其现象:至死不悟的右派分子」一文说:「攻克南京之日,原潜伏在南京的中共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立即被撤职,降为组织部长。中共南京市委正副书记由毛泽东嫡系,井冈山旧部刘伯承和宋任穷担任。不久後,陈再被贬为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代理部长,到了一九五七年乾脆连同她的丈夫,浙江省省长沙文汉一起打成"反党集团"彻底解决了。上海潘汉年丶杨帆丶顾准;广东古大存丶方方丶冯白驹;福建曾镜冰丶许集美丶黄国璋;广西张云逸;云南赵健民等等,在肃反丶反地方主义丶反右丶文化大革命种种名目下,都被逐渐清除乾净。」最後,到了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为了个人权力斗争的需要,连曾经被自己封为「白区地下党正确路线代表」的刘少奇,以及他的手下大将彭真丶薄一波等在文革中也以「叛徒集团」的罪名被彻底打翻。

历朝历代社会变革中,知识分子先知先觉,总是走在前面,中共的共产革命也不例外,饶彰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然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农民革命队伍有农民的想法,正如另一个共产党老党员李普夫人沈容女士「红色记忆」中说到文化大革命中她被怀疑国民党特务被斗争审问时,审问者问她:「我们没有饭吃才参加革命,至多就死,你们有吃有穿,还读了大学,为什麽还来这里受苦?」沈容说:「他们不明白,人除了吃饭,还有理想信仰。」中共革命本质不过是又一场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式的自相残杀,注定不可避免,所以才有「共产党是一头嗜血成性的怪兽,......最後吃自己。」之说。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但是历史永远是一面镜子。笔者但愿,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资讯的流通,中国人的知识水准丶国际视野能够尽快提高,吸取国共斗争和共产党自相残杀的血腥教训,将来任何一场社会大变动,都不要再带来党派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更不要再出现党内同志的互相残杀,大家都学会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讨论如何建设自己的国家,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这才是中华民族之福,也是世界爱好和平人民之福。

(24/11/2007,纽约)
(www.davidyung.blogspot.com)

(刊於「开放」杂志07年12月号,刋出时略有删节,此处是全文)

本文留言

作者李大立(纽约)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