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饮食文化-马鲛鲳与苏六娘
潮汕有一句很出名的饮食谚语,叫“食鱼欲食马鲛鲳,看戏欲看苏六娘”。马鲛鱼,学名蓝点鲅;鲳鱼,又叫白鲳或银鲳。这两种鱼潮汕人都认为是“好鱼”,价格昂贵。以1963年的水产收购价来说吧,马鲛每吨720元,银鲳780元,而同期的龙虾仅700元,赤点石斑仅680元,黄花鱼仅600元。至于《苏六娘》,则与《荔镜记》一样,都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传统潮剧。现在所知最古老的《苏六娘》戏文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40年历史。那时潮剧处于形成的阶段,正努力摆脱南戏的影响。一种方法是在内容上采用潮人和潮事,这就出现了苏六娘、黄五娘和金花女等潮州本地的故事传奇;二是在形式上融入了潮州当地的方言和歌谣,从而形成潮调或潮腔。所以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概括说:“潮人以土音唱南北曲者曰潮州戏。”
与《苏六娘》同时期出现的《金花女》,有这样一段与食物有关的对白:
(公):同只扎时(近期)不曾去刘厝。今使你去庄林(樟林)买二个海味,明旦日去体(看)恁(你)娘一下。
(丑):阿爹,天时透风(刮风)无物卖。
(公):去体那有赤蟹买几对,车白(文蛤)买五十斤,大暇(对虾)买几十插,别物赶城内去买添处也罢。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明代的潮州方言,虽存在“体(看)”等个别闽南发音,已经与今日的潮州话大体一样了。换个角度说,如果潮州方言不是在明代之前已经定型,就不可能影响当时的戏剧,从而出现后世的潮剧。同样的道理,由于歌谣产生的历史比戏剧更古老,潮州歌谣一开始肯定影响了潮剧。
《桃花过渡》是潮剧《苏六娘》中脍炙人口的片段,说的是急欲过江报讯的婢女桃花以歌智斗好色渡船伯的故事。剧中两人载歌载舞,一唱一答,斗口又斗歌,充满潮州乡土的气息。这种对唱斗歌的形式俗称“斗畲歌”,是早期潮州歌谣的主流。可惜潮汕至今虽存有“畲歌畲嘻嘻,我有畲歌一畚箕。一千八百哩来斗,一百八十勿磨边。”等一些畲歌,但斗歌这种形式,早已在现实生活中消失了。
更多的情形是潮剧和潮歌互相影响。民谣《欲食好鱼》:
欲食好鱼软羔鲳,欲雅(美丽)苏六娘。
做(怎)知生雅无好命,桃花白白走一场。
欲食好鱼着就流(当次渔讯),六娘生雅名声褒。
做知红颜多薄命,桃花白白走一遭。
可以肯定与潮剧《苏六娘》有关,但我们实在无法看出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尽管如此,我们已经知道,潮州民谣和潮剧,还有潮菜,作为潮汕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上曾经水乳般交融在一起。
- 关键字搜索:
-
潮州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http://m.kzg.io/gbu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