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包

包遵信先生1989年学生运动期间在北京大学演讲。左下角戴眼镜手执麦克风者为学生领袖封从德,背向镜头者为王丹。(俞梅荪提供)

二OO七年十月二十八日十六时,包遵信先生因突发大面积脑溢血,医治无效,於北京逝世。一个月前,我和之虹去协和医院看望老包,恰遇张显扬先生也去看望老包,我们还在一起对中共十七大作了预测。几天前,晓波通知我,老包从协和医院出院的次日,就因突然摔倒而昏迷不醒,再次送到医院抢救。我们感到非常的意外,同时祈盼他能够像上一次脑干出血那样死里逃生。然而,噩耗传来,老包就这样匆匆离开了我们。

早在一九八O年代中期,我就读过老包有关思想史的文章,但给我以更大启示的,是他以行动来书写历史的创造性实践。秦晖在「实践自由:再祭李慎之」中说,自由主义当然不能说不需要自己的「神学家」,但更需要「圣徒」。圣徒主要不是信仰的论证者,而是信仰的实践者,但在基督教历史上圣徒的贡献决不亚於神学家,而圣徒之难得则远过於神学家。中国的自由主义需要「理论原创性」,但更需要「实践原创性」。   

走向未来丛书破土而出
由老包担任主编的《走向未来》丛书,是改革开放以来由民间组织编辑的第一套丛书,也是公民社会在中国重新萌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走向未来》破土而出之后,数以百计的由民间编委会组织编辑的丛书随之跟进,一九八○年代后期的中国出版界出现了几十年未见的繁荣景象。我和杨百揆、李盛平等人所撰写的《西方文官系统》,曾有幸成为《走向未来》丛书的一种。此后,我们又以老包为榜样,编辑出版了《二十世纪文库》、《外国著名思想家译丛》、《现代化与政治发展丛书》等十几套丛书、几百种图书。   

一九八八年,我所在的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在蛇口举办了一次小型的「京沪港现代化理论学术沙龙」,出席的学者有北京的包遵信、张显扬、陈子明、王军涛、刘卫华、刘力群、杨百揆,上海的陈奎德、黄万盛、许纪霖、陈峰,香港的程翔、郑宇硕等人。在这次会议上,我和军涛与老包有过多次促膝长谈。我们虽然在年龄上相差一二十岁,但思想和心灵是息息相通的。我们一致认为,中共的极权专制统治,是延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而出路是以民主宪政来取代一党专政。   

站出来支持学生的知识界领袖
一九八九年五月中旬,天安门广场的学生绝食活动已经持续多日,各方面人士通过各种管道找到我和军涛,要求我们以四五运动、民主墙运动、高校竞选运动过来人的身份,劝说学生停止绝食,把民主运动引向更加理性的途径。我和军涛认为,由我们来做这件事,份量是不够的,需要有更具威望的知识界领袖出面。在当时的知识界领袖人物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老包,把这个想法和他一说,他欣然表示同意。我们都认为,要想说服学生,首先要和学生站在一起。因此,我们请了学生领袖到蓟门饭店参加筹备会,大家共同商议有没有必要成立联席会议。当局宣布戒严后,五月二十二日晚上,我和老包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台基上发表了讲话,表示对学生运动的支持,并建议成立首都各界爱国维宪联席会议。  

同在秦城作囚徒
一九九一年四月,当局把我和军涛、任畹町、老包和王丹从秦城监狱转往北京市第二监狱关押。狱方为了强制改造我们,一进监狱就把我们关在惩罚犯人的紧闭室里。当时,紧闭室的二十几个小号全部腾空,只关我们五个人,隔几个小号关一个人。他们没有想到,这样一来,反而给了我们一个互通资讯的机会。我们彼此见不到面,却可以听到每个人的喊话。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稀听到了老包的声音,心里就有一股暖流在涌动。从禁闭室下到大队后,我们几个人一个人分到一个大队(一座楼),每个人接见家属的时间都不在同一天,我曾经在窗户里远远地见到老包的身影,却无法和他说话。   

一九九五年,老包已经刑满释放,我也处於第一次保外就医期间。我参与了由老包领衔,有王若水、徐文立、陈小平、刘晓波、周舵、吴学灿、闵琦、沙裕光、廖亦武、金橙等十二名知识份子连署的两封致八届人大三次全会的政治反对派公开信。一封是「反腐败建议书」,另一封是「废除收容审查保障人身自由建议书」。此后,我被再次收监和软禁,直到二○○二年十月,才有机会与老包见面畅谈。   

为知识界的萎缩而悲伤
二○○三年,老包在为《浴火重生》所写的序中指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普遍赞许英雄,而且也确实涌现了许多英雄。可是到了九十年代,就再也听不到这种呼唤与赞许了。最让人心寒的还是知识界,他们中不少人不但随风转向,而且还以「反思」的名义,清算起八十年代的思想启蒙与文化批判,认为那只是「浮躁」,是「激进」。於是纷纷躲进了书斋去作学问,据说那才是真学问、纯学问,最终成果如何不清楚,只知道一时知识界「精神状态普遍不良,人格的萎缩,趣味的粗劣,想像力的匮乏和思想、学术的失语」,正是其瞩目的表现。老包为此而感到悲伤。他写道:「历史处於这样的关键时刻,也正是民主志士、当代英雄此伏彼起,成千成万地涌现与成长的时代。我们为这些英雄的涌现与成长感到鼓舞,有了无数这样的英雄,中国宪政民主的希望就有可能实现。」在我看来,从一九八○年代率先开拓公民社会的空间,到在八九民运中成为自由主义知识份子的领军人物,再到近十几年来始终不渝地推动民主运动和维权运动,包遵信先生正是我们这个转型时代最需要的「宪政英雄」。   

包遵信生平
生於一九三九年九月安徽巢县。一九六四年毕业於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就职於中华书局、国家出版局研究室、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曾任《读书》副主编、《中国哲学》主编、《走向未来丛书》主编、顾问,《文化哲学丛书》副主编。一九八九年参加天安门民主运动,被指控为「黑手」,判刑五年。出狱后从事学术研究、写作,一直参与人权活动。曾发表百万余字的中国思想史方面论文。一九九七年台湾出版著作《六四的内情》。

本文留言

作者陈子明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