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六四”屠杀,就没有经济发展吗?

“六四”屠城,震惊世界。每当人们提到这件影响中外历史的大事件,中共当局就辩解说:那是为了保持中国的稳定,没有“六四”屠杀,就没有今日中国的 “经济成就”。且不说这一“经济成就”的虚实,八九学潮爆发,原因之一就在于,当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受阻于政治体制瓶颈。“六四” 前夕,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高潮。“六四”屠杀,不仅葬送了中国政治改革的最佳时机,即便在经济上,也直接带来至少三大后果:

其一,官场腐败空前加剧。“六四”时期,示威学生的主要口号之一,就是“反腐败”,当局镇压,等于为贪官撑腰。贪官污吏愈加猖狂,加倍鲸吞中国经济成果,贪官外逃,资金外逃,国有资产被严重掏空。

其二,旧的政治体制得以延续,不仅为大规模官场腐败提供了最佳气候和肥沃土壤,而且,长官意志继续凌驾于民主与科学决策之上,形成高成本、高消耗、高浪费、高污染的恶性循环。

其三,中共制造“六四”屠杀后,一直受到国际制裁。一些关键的经济制裁,至今没有解除。比如,美国、欧盟和日本,世界最大的三个经济体,都限制向中国输出高精技术。与西方75%的生产力来自技术进步相反,中国75%的生产力仍然来自人力、原料、能源等原始资源。换言之,搞了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仍然处于变卖资源、充当苦力、承办初级加工的原始阶段。

毫无疑问,“六四”屠杀,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共暗示,今日中国的经济成就,乃是建立在“六四”屠杀的基础上。按照这种“经济至上”的逻辑,推理下去,“六四”不仅不能昭雪,一旦再现,还要再度屠杀;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成就,面对任何民主呼声,都要一直镇压和屠杀下去;如果有一天,中国经济产值达到世界第一,当局更有镇压和屠杀的理由:不那样,何以保持世界第一?

(陈破空:《关于中国的一百个常识》之15)(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