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上空再现臭氧洞 规模或小于2006年

日本气象厅9月13日宣布,8月中旬南极上空出现了反映臭氧层遭到破坏的“臭氧洞”现象。臭氧层是大气的一部分,可保护地球表面的生物免受有害紫外线侵袭。日本气象厅认为,2007年臭氧洞的规模可能将小于2006年。2006年南极上空发生了观测史上第二大臭氧洞。

日本气象厅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的卫星数据进行了解析,发现截至9月6日,臭氧洞的面积为2360万平方公里,约是南极大陆面积的1.7倍。2006年臭氧洞的面积为2930万平方公里。估计被破坏的臭氧总量最大为9900万吨。

据日本气象厅称,氟里昂等大气中对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的物质浓度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半达到顶峰,目前仍处于浓度较高的状态。但在本季,南极上空的平流层中促进臭氧层被破坏的低温区域面积比去年要小。

臭氧洞往年都出现在8月中下旬,在9~10月达到顶峰,在11~12月渐渐消失。臭氧洞的扩大倾向自2000年以后便停止,但今后数十年可能仍将每年出现。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