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剪辫史

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顺治二年下达剃发令:“今者天下一家,君犹父也,父子一体,岂容违异,自今以后,京师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后,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吾国之民,迟疑者,为逆命之寇”。此后便开始了血腥的剃发留辫运动及中国男人二百多年的Q字发型史。

二百年后,到了1840年的时候,人们对Q字发型经历了由抗拒到被迫接受,然后麻木,最后不再将其视作蛮夷之俗,而将其看作天朝大国之俗的过程。林则徐在澳门看到洋人的装束打扮时曾鄙夷地说道:“真夷俗也”。而反观西方人在看待当时的中国人Q字发型时,亦是充满费解与鄙夷。英国人伶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许多年里,全欧洲人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毁行的脚,长期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直到今天,辫子仍然是国外漫画家丑化中国人形象的素材之一。

最早提出革除辫子的是太平天国,与满清入关相似,太平天国将剪辫视作是否归从其的政治态度,施行了严厉的剪辫留发运动,其推行过程可以说是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

鸦片战争之后,大批中国人或自愿,或被拐卖到南洋及其它地方做苦工,一些出洋的天朝上国臣民终于发现辫子的丑陋及不便,但由于害怕清政府对其归国设置障碍,剪辫易服仍属个案,直到1898年,才有新加坡华人在报上公开提议剪辫,此举在海外华人社会引起极大震动和争议,赞成者指出辫子的种种不便及不雅之处,反对者则对此忧心忡忡,担心剪辫后会被清政府视作异类,对其归国及与清政府驻外机构打交道设置障碍,此次辩论以反对者的胜利结束,直到两年后,即1900年,新加坡华人才开始成批剪辫。此间,孙中山等人所在的同盟会组织于1895年开始剪辫。

国内最早提出剪辫倡议的是康有为,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提出剪辫易服的建议,未被光绪接受。

1900年的庚子国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此后清政府威信扫地,对各地控制力削弱,地方势力开始坐大,在各地租界以及东北等地,清政府已经不能有效行使主权。在此国家民族危亡关头,一些海外留学生在同盟会等组织的鼓动之下开始剪辫,与清政府决裂,而国内的《湖北学生界》也在1903年提出剪辫易服的建议。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