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耶鲁剑桥浙大四校学生同台“选秀”

如果美人鱼、卖火柴的小女孩或者白雪公主在的话,恐怕也会被“选秀”搞得心神不宁。昨天,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来自哈佛、耶鲁、剑桥和浙大的大学生们把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以及中国传说故事来了个“大换血”,颠覆情节的表演笑料频出。早报40名读者来到现场观看。不过有点可惜的是,不少英语不太好的观众笑不出来,因为没听懂对白。

  “选秀”表演创意十足

  “也不知前排同学在笑什么,惭愧惭愧。”带着初二女儿来看戏剧的张立群女士昨天在台下就看得有些懵懂,“不是在演‘美女与野兽’吗,半路怎么又杀出个马文才来?”

  没听懂对白的当然笑不出来,听得懂的情况就好多了。“很反讽啊。”大学生刘嘉路说,“选秀”元素是这次戏剧中应用最多的元素,那个经常在童话出现的事件由头——王子公主向全国挑选未婚妻(夫),使童话人物纷纷变成“选秀狂”,演绎了一出更贴近现代年轻人生活的童话。

  比如《Dream Hunter》,就是以一场选秀为背景展开的——白雪公主的父亲是某短信公司老总,以替女儿挑选夫婿的名义和“××移动公司” 合作,举办“超级男生(SUPER BOY)”选秀,鼓励粉丝们短信投票。哈里·波特、小矮人、花木兰等人纷纷跳上了选秀台,结果木兰以中性形象人气大旺,夺得“驸马”之位。最终,木兰却表明自己是女儿身,解释说参加选秀不过是想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老外并不介意颠覆

  西方经典童话中的惟美男女主角纷纷变身“选秀狂”,与他们一起参与这些剧本编写及演出的外国学生是怎么看的呢?

  “很有趣啊!”毕业于哈佛大学的Talya,在观看表演时笑得前仰后合。她说,中国同学真是创意十足,有几个戏剧她印象颇深。对于“选秀”元素的融入,Talya挺欣赏的,她说,其实在美国,各类使人一夜成名的选秀节目也同样让不少年轻人痴迷,所以戏剧中的那些选秀幽默,外国学生一看,同样能心领神会。

  来自耶鲁大学的Sameer则认为,无论是颠覆还是交融,目的都在于中西文化交流,寻找共同点。“很多学生到了中国才发现,原来西方有罗密欧和朱丽叶,中国有梁山伯和祝英台,很难想象在不同文化之间能产生情节如此相似的故事,所以归根结底,中西文化是有共同的地方的。”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