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相亲大会女性占7成 男孩遭“围攻”

适逢七夕情人节,北京市19日举行了好几场大规模的相亲大会,只是前来“鹊桥”赴约的只见“织女”难觅“牛郎”。不少为女儿婚姻着急的老夫妇都失望地表示,会场上几乎看不到男孩,找了好半天仍是一无所获。

据《北京晨报》报导,近年来,“男大不婚,女大不嫁”在现代都市越来越普遍,父母代替儿女相亲在中国大陆的相亲大会上早已是常见的现象,新式“包办婚姻”正在各个相亲场所上演。在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举办的“相亲大会”吸引了2千多人前来择偶,其中超过1/3是家长,一个突出的现像是,前来相亲的女性明显比男性多,女性求偶者约占7成左右。

相亲大会上,不少父母前来来替孩子相亲的,且大部分都是“女找男”。一位刚参加完相亲大会的太太说,她的女儿今年34岁,在大学当教师。她说,她跟丈夫什么都不缺,就欠一个女婿,儿女的婚姻大事一天不解决,他们就日夜不宁。

另一位老先生更不停做笔记,他说女儿今年26岁,至今对找对象的事“一点儿都不上心”,令他非常头痛。

除了家长外,现场也有很多女孩大方地走上台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学历、工作、喜好、家境和择偶条件,甚至有人大庭广众之下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只是始终未见男生像女生一样踊跃。

活动现场的才艺展示环节中,在主持人几乎是半拉半请的“鼓励”之下,几位男孩儿才“姗姗”上台进行自我介绍。一位男士大方地当场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QQ号码和电邮信箱,下台后他名片马上就被抢光了。

据报导,现场一旦出现男孩的身影,经常会被妈妈们七嘴八舌地集体“围攻”,即使是羞涩的女孩也会凑上前“旁听”。

对于女多男少的问题,活动主办人李女士说,女孩子都想30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而男孩却到了35岁也不着急,而且男孩子一般也不好意思来这类相亲大会。

据观察家分析指出,这种父母“唱主角”的新式“包办婚姻”走俏的原因主要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红男绿女没有时间来细细寻觅、培养感情;再者,家长亲自上阵,可以先了解未来女婿或者儿媳的自身及家庭状况,认为如此可以减少以后婆媳、翁婿之间的矛盾,同时,可以避免孩子在婚恋道路上少走弯路。

不过,这种以父母意愿和好恶为标准的“择偶观”却让许多青年男女人不敢恭维。有调查资料显示:50.5%的青年不支持这种做法;55.8%的青年认为没必要举办“父母相亲会”。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