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琴
关于琴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有人认为,上古时人类已使用弓箭来狩猎,在拉弓射箭时,发出了声响,这便是弦乐器的起源。而汉朝开始已有文献记载琴的创制者分别为伏义、神农及帝瞬,他们是否确为造琴者当然不可置信,其重要性在于显示古琴在中国确有悠久的历史。
出 土 实 物 证 明
至今较早出土的琴为战国初期曾侯乙墓中的十弦琴和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七弦琴,前者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而后者距今则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
文 献 记 载
商朝,是信史时代的开始。在甲骨文中,“乐”是在木上面张着丝弦的象形字,而这正是琴的基本构造。其他如《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等均为较早有关古琴的文献。
琴 制
琴制多以桐、或有用杉木者,亦有以梓为背者,上髹灰漆,其制始于伏羲,历代相传,体制各别,今通用者为仲尼式。琴长三尺六寸有奇(折合约1225mm),面如覆瓦,底平直,首俯而广,尾狭,略如瓶式。
古琴面板的外侧有十三粒白色小圆点,称徽,用以标示其泛音音位,演奏时以指触弦,即十三音也。琴面系弦七根,外侧至内侧由粗至细,横置于琴桌上演奏。
古琴的七根弦是进化演变而来,史书记载,最早期的古琴仅设有五根弦,其散音(指空弦定音)为宫、商、角、征、羽(Do、Re、 Mi、Sol、La)五声。到周代雅乐,增为七弦,故又有“七弦琴”之称。
发展
周朝:为宫廷里雅乐伴奏,以弹右手散音为主,弦数由五至二十七弦不等。主要为歌唱的伴奏。
作为纯器乐弹奏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琴师有春秋时期的钟仪、师旷,战国时期的伯牙、雍门周。
琴曲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
汉朝:琴的形制从上古五弦到周朝七弦,并且不断地改进与发展,直到汉朝七弦琴制基本定型,左手指法已有相当发展。
琴曲有聂政刺韩王曲、蔡氏五弄、别鹤操、饮马长城窟。
魏晋南北朝:出现一批向往超世隐逸思想的文人琴家,如阮籍、嵇康、戴喁、柳恽和柳谐等。
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
隋唐:丰富的曲目、减字谱的发明、斫琴术的发展。
唐以前,古琴为文字谱,唐曹柔发明减字谱,使用一个符号代替一行文字叙述,而这也是古琴所独有的记谱方式。
斫琴术,也就是造琴术的进步。唐朝最有名的斫琴家首推四川雷氏,其中又以雷威所造之琴最为有名,现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春雷”琴即雷威所造之琴。
琴曲有大胡笳、小胡笳、昭君怨、离骚、阳关三叠、渔歌调。
宋元:一弦、二弦、七弦、九弦琴的制作。阁谱、江西谱、浙谱的流行。北宋时调子(琴歌)盛行。
琴曲有胡笳十八拍、楚歌、潇湘水云、渔歌、泽畔吟、醉翁吟、古怨。
明朝:琴派兴盛、琴谱专集问世。
琴曲有秋鸿、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释谈章。
清朝:刊印了大量的古琴谱集,另外在理论方面的成就,也远超于前代。
琴曲有水仙操、龙翔操。
近代:琴曲中工尺谱的引进。(琴学丛书.琴镜)。
琴曲有流水、醉渔唱晚、长门怨、关山月。
现代前期:琴社活动盛行,古琴改革的推行。
琴曲有忆故人、泣颜回。
现代后期:大量新琴曲的创作,古琴音乐交响化,专业作曲家加入古琴创作行列。
音 色
古琴共有三种音色。一为散音,即右手弹空弦所发的声音。二为按音(实音),即右手弹弦,左手同时按弦所发的声音。三为泛音,即左手对准徽位,轻点弦上,而右手同时弹弦时所发清越的声音。
音 域
古琴音域共有四组又一个二度,计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和按音一百四十七个。
律 制
纯律是将弦长以二分法、三分法以及五分法算出的泛音音位。
简律(三分损益法)将弦长分别以三分损(减)一、三分益(加)一方法算出的按音音位。
派 别
据记载南宋时古琴主要有浙派、江派两大派系。明、清时期有所记载的古琴流派除江、浙两派外,还有蜀派、闽派、中州派、广陵派、虞山派等。
特色
与很多乐器相比较,古琴有如下独特之处:古琴弦的有效振动弦长超出一般乐器的弦长,振幅宽大,音质低沉浑厚,幽静古朴;古琴的琴面即指板,无品无柱,出音孔开于底板,向下传音;琴上存有一百多个实用的泛音,堪称乐器之最。
名 琴
唐.大圣遗音
唐.老龙吟琴
唐.春雷
- 关键字搜索:
-
古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http://m.kzg.io/gbr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