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只有一个汉字 却是一个错字

中国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北京奥组委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其中一项就是频布了奥运会会标。该会标据奥组委报导是经过全国几千个方案中筛选出来的,经过专家们的鉴定,最后确定目前的 “京印”为2008年奥运会会标,并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认可。 会标公布后,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全国各大媒体相继采访和报导 “京印”的诞生过程,并给于了高度的“评价”。

“京印”红底白字,一个篆体的 “京”字,据报导说代表北京人的 “京”,反映了全国人民爱奥运,北京人民更祈盼奥运的心情。 “京印”它用篆体艺术化的展现一运动中的人体形象,按组委会介绍是一位在奔跑的运动员,应该说无论从立意、构思、形态都体现了主办国的基本希望和要求,并具有强烈的中国民族特色,用印章这样的形式来体现在一个全球关注的体育盛会是具有创意的。

可是,当我第一眼看见这个 “京印”’时,我就感到这个会标看上去总觉得和宣传的 “京印”不是一回事,很多年与书法金石打交道的经验,使我本能的感到这个 “京印”上的 “京”字不是一个真正的篆体 “京”字,不是棣书,不是楷书,也不是草书,怎么看都不是,那么,会不会是一个误写的错字或别字呢?为此我作了下述查考。

篆字是汉文中的一种书写体,它有大篆、小篆,广意上的篆文是指流行在春秋战国时期通用于六国的文字,是甲骨文以后在民间广泛使用的第一种文字,又称小篆。随着文化的发展,汉字的增多,以及书写的方便,篆体逐步退出交流领域,代替的是正楷、棣书和草书,至先秦、汉、魏时期,篆体开始单一进入印章和碑文,并创造了独特的一门中华艺术。篆体的千年演变有它的规律,它是中国汉字演变的一部份,汉字的历史随着中国千年发展被固定下来,一个民族对一种文字的依赖往往会表现的非常顽固,如果没有强大的外来压力是很难改变的。四九年以后的汉字简化(第二次简化)和汉语拼音化运动均以不成功而告终就说明了这一点。

据报导,这是篆字,所以我先查了 “京”字的篆体碑文部份,从中可以看该字的演变和通变,考证如下:古文、籀文、王庶子碑、汗简、钟鼎文......同文集 , 其中我们没有看到相似或近似的部份。再查了印章部份,京君开国章、许京私章、五京之印、修能印书、京姜禹、京博印、京相丘印、郭京印、京安主印、京诸之印、京口之印、京当印、城京印 ,等等,我们同样没有发现和 “京印”中的京字有何关连,既便最接近于今天届于篆棣之间的 ,也没法等同。实在无法找到这个 “京”的出之何处。为此,我分析原因有二:

一、原创者可能过于想使这个会标人性化,并努力使这 “京”字成为一个正在运动中的人,创作过程中作者过多的突出了 “京”要似人形,结果把 “京”的下半部 “小”字由按照篆体书写标准的三条腿变成了两条腿,这种改变决不是我们想像字体艺术化的结果,从上述提供各种碑文、拓板和印章的变化来看,把 “京”书写成两条腿不但没有根据,只是一种任意杜撰,不管从文字的历史和艺术的严谨角度来看,都显得有点马虎了。假如开残奥会,为了形似,把 “京”变成一条腿的话,同样是一个笑话。

二、根据国内有关 “京印”创作过程的报导来看,组委会在收到来之全国,乃至全世界1985件会标方案后,一直无法夺定,直到最后公布这个方案的前三天,才从一个近似的方案中加上组委会要求,加上领导的意图,加上作者的重新修改勿勿决定的,不管这个会标是否原创,是否作者的原意,至少这个2008年奥运会会标没有经过专家,特别是书法和金石方面专家严格论证,落下了似像非像,说不像又像的东西,至少缺乏理论上的根据,留下了一个不应留下的疑团。

2003年8月3日公布了这个 “京印”,三天后我就给北京奥组委、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台写了信,对这个会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专家组对 “京”字再作研究,但三年多来,不得其果。2007年1月26日忽然在<凤凰卫视>专访会标专家组张武、金元蒲中得到了回答。显然,奥组委己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不过答案变得更令人费解了。对会标的最新解释是: “京印”巳不叫 “京印”,而叫 “中国印”,其中的 “京”字也不是 “京”了,变成了文化的 “文”,文明的 “文”。恐怕十三亿中国人和我一样都是第一次听到 “文”这个字可以代表中华?我们只知道 “京”可以代表中华, “华”可以代表中华, “龙”可以代表中华,用 “文”代表中华恐怕要被贻笑大方了, “文”什么时侯成了中华的图腾?不得而知。

两位专家进一步解释道:这个 “中国印”是 “京” “龙”和人形的结合,是似与不似之间的产物。更离谱的是这个 “中国印”变成了 “北京女孩迎奥运(嘉宾原话)。”更叫人雾里云里,奥运和女孩到有什么关系?那么,2008年的奥运会标到底表达了原创者一个什么样的想法,是图?是字?是图和字?或什么都不是? 2007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在采访奥运火炬 “祥云”设计组时再一次提到这个会标是北京的 “京”,不是其他别的寓意。

所以,最接近事实的解释是最初的解释,即:这是一个中国式的 “京印”,一个不太准确的 “京印”,一个太有争议的 “京印”,一个怎么都说不圆的 “京印”。

中华民族迎来了千年奥运,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绝对超过造长城、造丽山、造阿房宫的工程,毫无疑问,这次奥运肯定是许多“最成功”的奥运中“最最最成功”的一次,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这样高调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到那时,世界的目光会集中到中国、集中到 “鸟巢”、集中到会标、集中到唯一的一个汉字。所以,这个 “京”字对所有的华人来说都是相当有份量的,它代表中华民族的历史,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这个 “京”字的准确与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颜面,况且中国人是最在乎面子的。

这是一个纯学术问题,很多人会认为多一笔少一笔没什么关系,大可不必认真。当然如果出现其他任何地方,像书刊、杂志等地方实在大可不必去认真看待,可北京奥运是“人文奥运”、“绿色奥运”,文化色彩占有很大的比重,使我不得不对这唯一的汉字多加一点关注,多加一点认真。同时也希望海内外的专家能对 “京印”一起把脉、会诊。以免2008年中国人民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挺着胸膛,昂首阔步抬出一个大大的错字或别字,当真错了,那可要被祖宗、后人贻笑大方。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怕洋人们会指着我们说:中国人连中国字都不会写,还能办好奥运?!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阿森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