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中国通胀的政治风险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一大转折就是从高增长低通胀转向高增长高通胀。中国当局起初不愿接受这一事实,试图玩弄统计数字来自欺,但最近他们终于认识到,继续这样做不仅没有意义,而且非常危险。7月26日,胡锦涛召幵政治局会议研究经济形势,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严令地方政府不得擅自提价,也不得随意干预市场价格的上涨,颇令地方政府“左右为难”。

大陆最高当局对此次涨价风潮神经高度紧张,是有充分道理的。中国自改革以来两次大的通货膨胀,都给最高当局带来很大的政治压力和风险,1988年的通胀更是导致赵紫阳下台的重要因素。1994年的通胀,朱熔基为了平息城市居民的不满,采取了一系列牺牲农民利益的反市场化措施,所谓的“菜篮子”、“米袋子”工程,不仅浪费了大量财政和金融资源,而且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带来极不利的深远影响。朱熔基之所以没有为此付出个人的政治代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政策得到城市居民的支持,而六四后农民在高层已完全失去了代言人。

此次再度由食品价格推动的涨价风潮,将给现在的中共高层带来多大的政治压力和风险?在享受了多年高增长低通胀之后,中国对高通胀的承受能力究竟是增强了还是更加脆弱?这两个问题显然已出现在所有熟悉中国改革过程的人的头脑中。表面上看,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今非昔比,国家的财力更是空前雄厚,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政府一直在进行所谓“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大大小小的国有企业都换了一幅“现代企业制度”的面孔,如果以这些现象来判断,中国承受通胀,尤其是食品价格推动的通胀的能力应该是大大增强了。但是,了解中国经济底细的人都清楚,高通胀,尤其是食品和基本消费品价格为主的价格飞涨,将给中国带来更大的政治风险。

这首先是因为,对基本消费品价格极其敏感的穷人的数量和比例,都大大增加了。八十和九十年代,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对食品价格并不敏感,敏感的主要是城市居民,不少城里人虽然手捧铁饭碗,但还是要“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他们对共产党的不满原因很多,食品涨价只不过给了他们一个发泄的借口。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了,有两亿农民进了城,几千万国企工人下了岗,还有几千万农民失去了土地,而与此同时,一批人借所谓“改制”,借所谓“土地幵发”大发横财。在两极分化的收入分配格局下,简单地牺牲农民利益来缓解通胀的政治压力已不可能奏效。

麻烦就在于,这些年来,政府的钱虽然越来越多,但正经的本事并没有提高。地方政府更是一有风吹草动,就借机搜刮民脂民膏。前不久,某县政府就借猪肉涨价,学朱熔基当年的办法,在本县实行猪肉专营,实际上是把好处给了自己的人,结果是引发全县屠户和肉贩子的集体抗议。兰州市政府干预牛肉面的价格,则导致牛肉面质量全面下降。地方政府利令智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越来越成为中央政府的心腹大患,正因如此,才会出台那个紧急通知,禁止地方政府擅自干预市场。

那么,这一轮通货膨胀究竟会不会引发全面的社会和政治危机呢?决定这个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地方政府,而是中央政府的所谓宏观调控,如果在信贷和汇率管理方面出了大纰漏,使中国经济从高增长高膨胀,发展为低增长高膨胀,那才是中国领导人最大的噩梦。所以中国领导人绝不敢把增长的速度放慢,但这样一来,许多重大的社会改革,将只能再次让位于失衡的疯狂增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梁京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