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众和社会的特点

中国自1950年设立户口制,民众就被分为农民和市民两个阶层。农民阶层是社会的最低层。他们在衣、食、住、行和就业医疗上全靠自理,没有保障;市民阶层在衣、食、住、行和就业医疗上有国家给予资助,尚有保障。作为民众,农民和市民都承担着纳税的义务。但是,农民纳税,不能享受社会的公益保障,只有市民才能享受这种待遇。

在意识形态上,农民经过几十年的思想改造和社会熏陶,传统的宗法制度淡化了,淳朴的气质没有了,做人的道德崩溃了,他们变成了崇尚强权和追逐钱财的“空壳”。然而,市民所处的环境较好,获取的信息较广。他们虽然追逐功利,品德降低,但尚能保持道德的底线,从而在精神上比农民富有。

这样,两个阶层的民众逐渐地演变为两个等级的群体。

由于民众分为两个阶层、两个等级,他们又分处而居,相互很难逾越,中国就自然形成了两种社会。一种是以市民为主要组成的城市社会,一种是以农民为主要组成的农村社会。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给城市注入了大量的资金,加之引进的外资主要集中在城市,所以城市发展很快。如今的城市社会,已经进入了半封建半资本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文明在中国的大城市中依稀可见。

我们再来看农村社会。自解放初成立人民公社到1980年农村改革之前,农村的土地收归政府所有;农民只能被政府组织起来集体耕种并纳税,以换取其个人及家庭成员的温饱;他们除了劳动、接受思想教育、吃、住和繁殖以外,一无所有;所以,这时的农民实质是奴隶,这时的农村社会实质是奴隶社会。自1980年农村改革至今,政府将土地承包给农民;农民可以在所承包的土地上自由耕种,多产多得,很快解决了温饱;剩余的劳力还可以进城打工,以增加收入;所以,这时的农民实质是佃农。这时的农村社会,政府是地主,农民是佃户,其性质是半奴隶、半封建社会。

古圣贤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芶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所以,农民阶层和农村社会的犯罪率升高是必然的。

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比较一下我们的城市和乡村,不难看出我们的一国之中,存在着两种等级的民众,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这种现象在当今的世界上是罕见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出现了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乡村经济停滞不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不和谐现象。对此,为国、为民者不可不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松涛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