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错把冯京当马凉
看多了间谍小说和间谍电影的人都有一个感觉,间谍和领事馆的关系,似乎是一根绳子上的两个蚂蚱,永远也脱不了干系。一谈到间谍,人们就自然而然会想到领事馆。然而人们出国旅行需要去领馆签证时,却很少会有和间谍机构打交道的感觉。当然,前提是假如你心里很正常的话。如果你是象我这样对领馆有点心理障碍的人,又另当别论。这里说的心理障碍,可不是心理变态,而是指那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过度谨慎和心有余悸。
我在此特别声明,我可不是说中领馆的工作人员个个都是间谍,我绝无此意。但是,移居美国多年,每每见到领馆官员,都会有一种下意识的条件反射,本能地觉得他们的笑容后面隐藏着一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刚来美国的时候,对自己的这种反应还不太注意。时间一长,就忍不住去找找产生这种反应的原因。为什么见到领馆官员就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狼来了的感觉?找来找去,终于发现问题是出在临出国前被国安部门盯上的那一段经历上。
当然,国安部门和领事馆绝对是两回事。虽然我在潜意识里错把冯京当马凉,稀里糊涂地把它们当成了一回事,但他们百分之两百地,彻头彻尾地是两个不同的部门。
跑题的话少说,以下我们就言归正传了。
之一:出境卡
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我从广州某部队机关转业回到南宁,同时也申请到了一家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按照当时的办理程序,我凭美国校方的录取通知书(I-20表格)从南宁公安局拿到了护照和一张出境卡,并被告知如果前往美国领事馆签证成功,我才可以凭赴美签证从公安局领到第二张出境卡。两卡并用,才能离境赴美。我对中共国安特务的认识,就是从这第二张出境卡开始的。
顺利从美国领事馆拿到签证之后,我按南宁公安局的要求回到该局去领取第二张出境卡。不料,却被接待我的工作人员告知有关方面要跟我谈话,要我少等片刻。稍后,一位西装革履,微微发胖但仍不失精干的中年人出来与我握手,自我介绍是位科长。寒暄之后他说要换个方便的地方说话。我随他走出办公室,上了停在侧门外的一辆轿车,之后他便一路开车朝郊外驶去。我因为不知他要和我谈什么,路上曾几次试探着主动与他搭腔,但见他一本正经地板着脸不说话,我也就索性不再出声。不久,车子过了邕江,停在了近郊的一家宾馆门前。当时大约是下午3,4 点钟,过了午饭时间,离晚餐还早,宾馆里静悄悄的。下车后他仍是一言不发地领着我一直朝里走,走着走着,我不禁感到有点发毛。但一想出境卡还在他手里,便不由得硬着头皮跟着他走下去,心里有一种被绑架了的感觉。
我们终于来到一间有约3百平米的大餐厅,餐厅里空空荡荡的,只有正中间孤伶伶摆着一张四人餐桌和两把椅子。我俩面对面坐下,科长故作高深地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终于严肃地开始说话了:“国家的政策,是要求每一个出国人员都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当一个守法的好学生。”大老远跑到这来,难道就为谈这个?我心里不解。这时一位女服务员在餐厅门口探了探脑袋,科长向她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回过头来对我说:“咱们边吃边说。”接着,也没见他点菜,女服务员就开始上菜。我注意到他俩眼神中的默契,显然科长是这儿的常客。趁着女服务员把菜往桌子上摆的功夫,我打量了一下这间餐厅。
餐厅的主色调为红色,地毯、墙、窗帘都是红的。区别只是墙的颜色稍浅而已。窗帘只拉开了一半,室外是个阴天。本来就不强烈的阳光照进来,让诺大的餐厅半明半暗,光影阑珊。我抬头扫了一眼,头顶的法式吊灯没开,隐隐地闪着荧光。“这么大的宾馆吃饭不开灯,弄得这么暗,有点儿象进了孙二娘的黑店,怪怪的。”我心里叨咕着。片刻,菜齐,科长抬了抬手:“别客气,随便用点。”桌上摆着四菜一汤,色香味都不错,可惜我一点点食欲都没有。我象征性地摸了摸筷子:“不好意思,中午吃过了,您别招呼我,我自己照顾自己。”
科长哗啦啦往肚里垫了几口饭菜,缓了下来。我低下头小口小口地喝汤,后来我一直记不起那天喝的是什么汤,只记得老觉得汤碗小了。我不断地低头喝汤,又不想碗里的汤见了底,所以我尽量每口只喝一点点儿。
不久,我耳边响起了科长不再带一点儿官腔,同时尽量放得柔和的声音:“我们查过你的挡案,你是干部子弟,在军队里表现也不错,组织对你是很信任的。”官腔没有了,可还是官话,而且言简意骇:是代表组织在跟我谈话。我心里一激楞:来了,正题登场了。
(未完待续)
(看中国首发 欢迎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看多了间谍小说和间谍电影的人都有一个感觉,间谍和领事馆的关系,似乎是一根绳子上的两个蚂蚱,永远也脱不了干系。一谈到间谍,人们就自然而然会想到领事馆。然而人们出国旅行需要去领馆签证时,却很少会有和间谍机构打交道的感觉。当然,前提是假如你心里很正常的话。如果你是象我这样对领馆有点心理障碍的人,又另当别论。这里说的心理障碍,可不是心理变态,而是指那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过度谨慎和心有余悸。
我在此特别声明,我可不是说中领馆的工作人员个个都是间谍,我绝无此意。但是,移居美国多年,每每见到领馆官员,都会有一种下意识的条件反射,本能地觉得他们的笑容后面隐藏着一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刚来美国的时候,对自己的这种反应还不太注意。时间一长,就忍不住去找找产生这种反应的原因。为什么见到领馆官员就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狼来了的感觉?找来找去,终于发现问题是出在临出国前被国安部门盯上的那一段经历上。
当然,国安部门和领事馆绝对是两回事。虽然我在潜意识里错把冯京当马凉,稀里糊涂地把它们当成了一回事,但他们百分之两百地,彻头彻尾地是两个不同的部门。
跑题的话少说,以下我们就言归正传了。
之一:出境卡
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我从广州某部队机关转业回到南宁,同时也申请到了一家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按照当时的办理程序,我凭美国校方的录取通知书(I-20表格)从南宁公安局拿到了护照和一张出境卡,并被告知如果前往美国领事馆签证成功,我才可以凭赴美签证从公安局领到第二张出境卡。两卡并用,才能离境赴美。我对中共国安特务的认识,就是从这第二张出境卡开始的。
顺利从美国领事馆拿到签证之后,我按南宁公安局的要求回到该局去领取第二张出境卡。不料,却被接待我的工作人员告知有关方面要跟我谈话,要我少等片刻。稍后,一位西装革履,微微发胖但仍不失精干的中年人出来与我握手,自我介绍是位科长。寒暄之后他说要换个方便的地方说话。我随他走出办公室,上了停在侧门外的一辆轿车,之后他便一路开车朝郊外驶去。我因为不知他要和我谈什么,路上曾几次试探着主动与他搭腔,但见他一本正经地板着脸不说话,我也就索性不再出声。不久,车子过了邕江,停在了近郊的一家宾馆门前。当时大约是下午3,4 点钟,过了午饭时间,离晚餐还早,宾馆里静悄悄的。下车后他仍是一言不发地领着我一直朝里走,走着走着,我不禁感到有点发毛。但一想出境卡还在他手里,便不由得硬着头皮跟着他走下去,心里有一种被绑架了的感觉。
我们终于来到一间有约3百平米的大餐厅,餐厅里空空荡荡的,只有正中间孤伶伶摆着一张四人餐桌和两把椅子。我俩面对面坐下,科长故作高深地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终于严肃地开始说话了:“国家的政策,是要求每一个出国人员都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当一个守法的好学生。”大老远跑到这来,难道就为谈这个?我心里不解。这时一位女服务员在餐厅门口探了探脑袋,科长向她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回过头来对我说:“咱们边吃边说。”接着,也没见他点菜,女服务员就开始上菜。我注意到他俩眼神中的默契,显然科长是这儿的常客。趁着女服务员把菜往桌子上摆的功夫,我打量了一下这间餐厅。
餐厅的主色调为红色,地毯、墙、窗帘都是红的。区别只是墙的颜色稍浅而已。窗帘只拉开了一半,室外是个阴天。本来就不强烈的阳光照进来,让诺大的餐厅半明半暗,光影阑珊。我抬头扫了一眼,头顶的法式吊灯没开,隐隐地闪着荧光。“这么大的宾馆吃饭不开灯,弄得这么暗,有点儿象进了孙二娘的黑店,怪怪的。”我心里叨咕着。片刻,菜齐,科长抬了抬手:“别客气,随便用点。”桌上摆着四菜一汤,色香味都不错,可惜我一点点食欲都没有。我象征性地摸了摸筷子:“不好意思,中午吃过了,您别招呼我,我自己照顾自己。”
科长哗啦啦往肚里垫了几口饭菜,缓了下来。我低下头小口小口地喝汤,后来我一直记不起那天喝的是什么汤,只记得老觉得汤碗小了。我不断地低头喝汤,又不想碗里的汤见了底,所以我尽量每口只喝一点点儿。
不久,我耳边响起了科长不再带一点儿官腔,同时尽量放得柔和的声音:“我们查过你的挡案,你是干部子弟,在军队里表现也不错,组织对你是很信任的。”官腔没有了,可还是官话,而且言简意骇:是代表组织在跟我谈话。我心里一激楞:来了,正题登场了。
(未完待续)
(看中国首发 欢迎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湾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