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后大陆媒体首见 田纪云公开撰文赞赵紫阳

退休的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近日罕有地公开撰文赞扬已故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称赞他「一贯倡导节俭」。这是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后,中国印刷媒体首次刊登赞扬赵紫阳的文章。

香港「明报」今天报导,本周在北京出版的「炎黄春秋」二零零七年第七期,第一篇文章便是田纪云所写的「国务院大院的记忆」。

田纪云在文章中说,「一九八六年,秘书长们商量,把国务院常务会议室桌子换成了比较时尚的椭圆形会议桌,第一次使用时赵紫阳就批评说,国务院不要带这个头。所以当时其他会议室没有再换会议桌。赵紫阳一贯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为了制止公费请客,曾明确规定,公费请客只限『四菜一汤』。虽然执行中有阻力,未能坚持下去,但对当时不良风气起到一定遏制作用。」

文章指出,「他严格要求干部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自己首先身体力行,在位期间,从未对自己的住宅、办公室大兴土木购置贵重高档用品,一切从俭,不浪费国家一分钱。」

田纪云还回忆多次陪同赵紫阳去外地调研的情形,形容赵「轻车简从,作风深入,求真务实。」、「与陪同人员同坐一辆面包车,谈笑风生,边走边谈。经常途中停车,到群众家里、到工地现场、到车间班组看望群众,了解情况,获得第一手材料。所到各地,不清道,不戒严,不搞花架子,不搞假现场,不要地方当局事先导演。」

「炎黄春秋」在发表田纪云文章的同时,还配发了他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陪同赵紫阳在河南考察工作的照片,在中国媒体也是十八年来的首次。

赵紫阳在六四事件中因反对镇压,被中共撤销党总书记等职务,并被软禁长达十五年。他于二零零五年一月十七日病逝。

---------------------------------------
田纪云给胡锦涛一封信:深情诀别赵紫阳




2005年1月5日,前中共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探视在北京医院住院的赵紫阳。1月17日,赵紫阳去世,享年85岁。

当田纪云在2003年3月卸下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最后一个职务后,就想上书胡锦涛,请求探望老领导、已84岁的赵紫阳。知道不易,一直拖到2004年2月19日,田纪云得知赵紫阳因肺炎发烧住进了北京医院。田纪云决定去医院看望一下已近十五年未见过面的老领导。田纪云到了北京医院后,院方告知赵紫阳田纪云来了,但赵托人劝田说,现在还是不见面为好,见面会给他带来麻烦,也会使现在的领导为难。

2004年12月上旬,赵紫阳因呼吸困难住进了北京医院,听说他肺部纤维化趋于严重,一天二十四小时靠吸氧维持生命。田纪云更想去医院看望赵了。于是在12月20日给胡锦涛拟就了一封信,大意,胡总书记,您好,今请示一件事:赵紫阳同志是我的老领导,现年已85岁高龄,听说他身体很不好,已住进医院。我想择日去医院看望他一下,不知是否可行?祈请明示。致以敬礼!

信写好后,田纪云给赵的女儿妞妞(王雁南)通了个电话,她告诉赵紫阳田要来看他,赵紫阳说:算了吧,别让他们为难了。听到赵的意见后,田纪云也只好作罢。


1月4日,田纪云为赵做了点燕窝送给赵,但妞妞说,他现在没有一点胃囗,全靠输液。这时田纪云突然意识到赵的病情不容乐观,于是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当天上午十点将给胡的信发出。第二天中午,中央办公厅回话同意田纪云当晚八时去医院看望。


田纪云带了女儿于当晚八时到达医院,门囗已有一大堆人在那里,并与田纪云一起到了赵的病房。赵吸着氧躺在一个躺椅上,见到田纪云非常高兴,“纪云来啦!”


田纪云走向前与他紧紧握手。咫尺天涯十五年,相见病榻泪无言,他们久久地对望着,久久地握着手……好一会儿,田纪云才说:你的气色很好,比我想像的好,就是头发全白了,瘦了。赵说,头发早就白了。田纪云说,你过去肺部没有毛病呀,这病怎么得的?他说,已经 13年了,有一年去贵阳打高尔夫球感觉不舒服,还打了高尔夫。又说,广东吴南生对他说,生命要因人因时因事制宜,有的人生命就在于不运动。后来这六年就不该打年高尔夫了,这六年体力透支了。

田纪云说,你以后别再打高尔夫,打打台球吧。又说,现在外边流传这么几句话: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都有烦恼,老伴是个宝,老友不能少,健康最重要。又说到外面传的一副对联:早退晚退早晚得退,早死晚死早晚得死,横批是:早退晚死。还谈到1975年邓点明让赵紫阳到四川工作和粉碎“四人帮”后赵在四川的工作等。此时,有人提醒病人需要休息,田纪云看了看时间,呆了也就是一刻钟左右,他们只得握手告辞。他压根没想到,这是他跟赵紫阳的最后一次握手。

田走后,赵对女儿妞妞说,原以为能单独聊聊,很遗憾啊。

许家屯:赵紫阳在「六四」前「太自信」

据香港明报5月20日报导,在1989年「六四事件」后到美国的新华社香港分社前社长许家屯,近日接受了《亚洲周刊》的独家专访,谈到与他关系密切、去世不久的前总理赵紫阳。

许家屯形容赵在「六四」前太过自信,包括坚持去朝鲜访问、支持李鹏接任总理等,他说若赵当时不是太过自信,八九民运的发展会很不一样,当然他命运的轨迹也会很不同。

许家屯并忆述,在中英争拗时期在香港的一些事情。他说,当年英国在政改问题上不按《中英联合声明》办事,原本北京外交部和港澳办都不当一回事,反而是太古等英资财团支援他,显示这些英国商人也担心民主普选会影响香港营商环境。

年近九旬的许家屯仍然孜孜不倦,将会撰写一本专书,探讨中国发展「和平演进」是否可能和可行。▲ (文章来源:欧亚新闻报)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