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近30亿元 国家大剧院成为点击率最高的名词之一

外形酷似「巨蛋」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日前向公众亮相。虽然大剧院内部尚未完工,但如织的游人开始迫不急待在大剧院前拍照留念。

大公报报导,历时五年零六个月施工、总投资近3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大剧院,6月15日被确定为外部开放日子。这天当局更以罕见方式对其进行高调宣传,大剧院成为近期点击率最高的名词之一,百姓对「巨蛋」的看法褒贬不一。

正在为巨蛋拍照的张先生来自西安,他说,「国家大剧院的外型设计挺气派的。不知里头如何。就外观看大剧院中国元素太少了。」正带着小孙子在「巨蛋」湖边戏水的陈大爷兴奋地说,早就想看看大剧院模样。「我不太懂洋建筑。不过外型挺一般的。没有中国建筑讲究和有味道。」而来自辽宁的游客在国家大剧院前一直忙着拍照留念,他对国家大剧院最大的感触就是壮观、气派,他兴奋说:「有机会还要到里头去看看。」

记者在一家网站看到,近期有关「大剧院」的议论再度引来网民热捧。「捍卫」和「颠覆」两派各持一辞。「捍卫」派认为,北京城区应保持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该建筑与故宫建筑群严重不协调。中国应反思城市建筑方向,此风不可长。「颠覆」派则认为,京城明代宫室建筑过于沉闷和压抑了,唯一的出路在于引进颠覆性的建筑。大剧院的造型做到了。

据悉,大剧院设计之初,决策当局内定「其建筑气势不可超过人民大会堂」方针。经过两次多达六十九个设计方桉的公开竞标、中式设计方桉基本落空。据当事人称,入选作品不乏中式佳作,因「方针」不得不被放弃,十分可惜。最终,法国着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方桉夺标,引来中国建筑界一片唏嘘之声。

之后,安德鲁因其设计的巴黎机场候机楼发生坍塌事件而名声受损,中方虽心有馀悸,却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了。对此,大剧院工程总指挥、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认为,十年来争论不断,丝毫不影响它的知名度。

可以说,十年前,大家争议的是大剧院的造型和造价。今天,希望大家探讨大剧院的意义和客观影响。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